挥别穷山恶水,搬进素雅新居。易地搬迁安置点,不只是一处居所,更是搬迁群众的生活家园、精神家园、幸福家园。
10月19日上午,卢氏县官道口镇镇区易地搬迁工程安置点,全国融媒体看河南采访团的记者编辑们再次被眼前的情形吸引了目光:新式楼房鳞次栉比、通衢大道四方延伸、基础设施相当齐备、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不再坐半小时车去取水贫困户有了一个开花的大阳台
王秀花抱着小女儿站在自家宽敞的客厅里,满眼笑意地看着采访团的记者编辑们鱼贯而入,仿佛是在宣告,她就是这所百十平新居骄傲的女主人。她面对记者们的采访,完全没有山里人的羞赧,而是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因为她要分享的不仅是乔迁新居的喜悦,还有挥别穷山恶水的幸福。
就在两年前,她如果要面对那么多位客人到访,甚至连白开水都无法提供。王秀花原是黑牛村的贫困户,所建房屋前面用砖后面是土,门前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一场大雪,就足以让她家破落的小屋彻底与世隔绝。但是对王秀花而言最难的还是吃水用水的问题——她需要下山坐半小时的车去镇上挑水。
那时的王秀花绝对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拥有一个种着“太阳花”的大阳台。
而王秀花只是卢氏县数万搬迁队伍、官道口镇1753人搬迁队伍中普通的一员。
十三五期间,官道口镇共有搬迁群众449户1753人其中,官道口镇异地搬迁社区共占地56亩,建设了11栋安置楼,今年六月份,不少如王秀花一样的贫困户已经可以搬迁入住。
卢氏是全省搬迁任务最重的县区之一,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硬仗,贫困群众只有搬离“养不了一方人的一方水土”,才能有了长期稳定脱贫的希望。
“住进去”之后还要“富起来”、“融进去”
卢氏县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搬进新房子并不是易地搬迁工程的终点,而是让贫困群众过好小日子的第一步。
从岭南村搬迁来的38岁村民安卫华是做电脑维修工作的,他说多亏了易地搬迁工程,让他“瞬间”脱了贫。安卫华告诉记者,他的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家里一度非常贫困。但是政府给他安排了转移就业信息联络员的公益岗位,而这个公益岗位每月可以给他提供1000多元的收入,他的维修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再加上妻子在服装厂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怎么不可能脱贫嘛。”
据官道口镇的工作人员介绍,相对于解决搬迁之难,更重要的是解决融入之难与发展之难。为了解决融入之难,社区选举了楼长与村联络员、组织群众学跳广场舞、每月一次社区演出、每季度一次文明标兵表彰、利用文明实践站提高社区群众素质……
为解决发展之难,当地政府组织劳务输出,发展乡村旅游,使搬迁群众平均都有两项增收渠道;引进绢花、服装、制鞋、中药材加工等车间,解决社区160人以上稳定就业;排查社区零就业家庭,安排保洁、保安公益性岗位43个,使搬迁困难家庭收入有保障……
央广网记者汪宁告诉记者,看了这么多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有安置新房有扶贫产业的不少,但是很少有卢氏官道口易地搬迁点这样关注贫困群众精神生活的,只有真正将老百姓放在心上,才能拿出这样细致入微的关怀,才能想尽办法,去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作者: 编辑:周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