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首堂滑翔伞课在龙泉山开课。记者李少文摄
昨天上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首堂滑翔伞课在龙泉山开课,本报记者受邀全程参与体验。
“我们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开设滑翔伞课的,希望学生学到这门课程后,能多一条就业的路子。只要操作规范,他们可以飞到90岁。”开课老师邓焰峰说。
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首批学员只面对学校体育学部的学生,经过选拔一共有21位学生入围。选课的学生可拿到1.5个学分。上课时间以周末、寒暑假为主。
为了配合教学,学校还专门从襄阳买回来几具滑翔伞,每具价值3万多元人民币。
首堂课地点设在龙泉山,周边的山坡较为平缓,没有很高的树,很适合玩滑翔伞,武汉很多滑翔伞玩家平时也经常到这里飞行。
进入训练场地,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正等着大家。“这是陈海平教练,他是第五届国际航联滑翔伞定点世界锦标赛亚军,资深滑翔伞教练。”邓焰峰向学生们介绍这位滑翔伞课的“客座老师”。
陈海平和助手拿过来一个已经打开了的滑翔伞。“第一堂课主要讲规则和安全。”陈海平手里捏着滑翔伞的伞绳告诉大家:“别看这些绳子很细,但它们承担的重量却很大。比如这一根,能承担120公斤的重量。”介绍完伞和坐袋,一位老师开始示范最基本的操作“逗伞”,操作者在地面上抓着伞绳,让滑翔伞打开。
从8点半到11点半,同学们学习的内容基本都是了解伞具、如何穿戴、坐袋等内容。有人希望能在教练的指导下玩点“真枪实弹”。但天公不作美,一上午的时间,北风一直呼呼地刮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风大了,绝对不能升空。”邓焰峰说,任何一个事故,对这项运动都是致命的打击,一个运动员在地上操作没问题,但上了天,一切都得听老天爷的。
上课期间,陆续有“伞友”背着装备过来,但他们上山后,也只能原地“等风”,不敢升空。
邓焰峰也很期待能飞一次,几个小时内,焦急明显写在他脸上,但一直到最后,风力还是没有减弱,同学们只好遗憾地上车回校。在车上,邓焰峰给学生们打气:“虽然今天没有飞起来,但有遗憾也是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
记者翁晓波 通讯员曹南燕 实习生徐秀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