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长江大桥的60岁生日,没什么“新闻”

发布时间:2017-10-16 07:30:35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廖志慧 通讯员张静

昨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60岁“生日”。在中国桥梁史上大书一笔的这个特殊日子里,为这座桥而生的中铁大桥局没有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大桥上,依旧是火车、汽车穿桥而过的隆隆声,安然如常。

武汉长江大桥上,没有彩旗横幅等为其“庆生”。上午8点半,汉阳桥头堡售票处工作人员唐幼芳如往常一样启动电梯,搭载着乘梯游览大桥的人们。截至中午12点,共有约100人通过这里上桥观光,因为天气有些冷,人数仅为高峰期的1/10。武昌桥头堡正在维护,暂停开放。

武昌桥头的建桥纪念碑,日夜守望着飞架龟蛇的大桥,凝视着浩浩江水和走向繁荣的江城。68岁的胡女士看着碑上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桥记”,追忆着通车时与父母上桥参观的激情岁月。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盛大通车,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参加通车仪式,十余万市民上桥争睹大桥风采。

此前,因长江上无桥,数千年来南北交通在此阻隔。京汉、粤汉铁路的火车开到长江边,不得不停下以轮船摆渡。

1955年9月,在前苏联支援下,激情喷发的新中国举全国之力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6年6月,毛泽东首次畅游长江,“闲庭信步”般游过正在修建的桥墩,上岸后,挥就传诵至今的名篇《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传递出一代伟人满满的期盼。

上海游客吴欣欣和她的同伴在桥上拍照留念,她们不知道恰遇大桥60岁“生日”。62岁的老桥工周一桥则是特意来到桥上,倚靠在历经风雨的护栏上远眺。

上世纪50年代初,在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领导下,他的父亲周璞参与了大桥正桥基础工程设计。武汉长江大桥动建的那一年,他呱呱落地,父亲为此给他起名“周一桥”。参加工作后,他参与建设了缅甸仰光丁茵大桥、坦桑尼亚尼雷尔跨海大桥等多座国外桥梁。

上游2.3公里处,橘红色的鹦鹉洲长江大桥似竖琴卧江;下游6.8公里,1995年建成的长江二桥如巨伞撑起。烟波浩渺中,逾百座飞越长江的桥梁,在这个甲子次第矗立,其中仅武汉就有8座(另有3座在建)。身处其间,武汉长江大桥造型显得有些传统,当时引以为豪的“管柱钻孔法”,也在21世纪全新的工艺与技术前黯然失色。

昨日,周日。具有浓郁苏俄风格的中铁大桥局办公楼里,只有少数人在加班。大桥局负责人说,他们现在有超过1.3万人在世界各地的江河湖海、峡沟壑间同时架设着160多座特大桥梁。经过2000多座桥梁的锤炼,他们已经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游刃有余地建桥。上个月,他们刚刚在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的世界三大风口——“建桥禁区”海域平潭海峡上,成功架设了世界上最长公铁跨海大桥的第一根钢桁梁。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武汉。最近5年,世界超过一半的大跨度桥梁出现在中国,“最长、最高、最大、最快”等纪录,几乎被武汉建桥人“垄断”,作为中国桥梁史的主角,大桥局见证着中国建桥者由昔日的学生变身老师的辉煌历史,也书写着中华民族复兴史上昂扬生动的一章。相形之下,武汉长江大桥眼下没什么令人惊讶的、值得报道的新闻素材。

漫步桥上,周一桥感受着火车隆隆驶过的微微震动。他笑着说,列车载着是北方的大米、南方的水果,或者是机床、家电吧?

如今,平均每天驶过大桥的汽车超过9.5万辆、火车260多列。60年来,武汉长江大桥与后来修建的其他桥梁一起,将大江南北紧紧地“系”在一起,助推着中国的繁荣与发展,成为湖北乃至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然而,这些情况日复一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父亲参与建造的杰作,一直让周一桥倍感自豪——自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以来,21915个日夜过去,武汉长江大桥虽历经7次较大洪水、77次轮船撞击,8个桥墩无一裂纹,百万颗铆钉无一松动,至今巍然屹立。

但是,这是今年4月发布的旧闻。从1967年开始,武汉铁路局几乎每10年就要对大桥进行一次“全身体检”。“体检”时,专家们将数百电子芯片粘贴在大桥的关键受力点上,测出大桥的“健康状况”。

昨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关于武汉长江大桥,记者没能找到可供报道的新闻。然而,正如歌里所唱的“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作为新中国的桥梁杰作和奋进湖北、崛起中国的重要精神标志物,武汉长江大桥,它的地位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