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如何避免“鬼城”
【规划内容】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
专家解读
“人均100平方米”是硬杠杠
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副处长 万滋仁
过去,我国提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0至120平方米,现在将这个指标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说明土地规划计划管控力度在加大。
城镇化不能贪大求洋。10万人的城市,非要拓展城市边界,热衷于“摊大饼”,建成可容纳30万人的城市空间,这种做法脱离实际,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势必形成“鬼城”、“睡城”。还有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城市病”日益突出。
随着我省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建设占用土地数量也在增加。我省建设用地从第一次土地调查时的1632万亩,增加到第二次土地调查时的2145万亩,增加了513万亩,相当于一个监利县的面积。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地用地,严禁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立新城新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同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6
城市如何布局
【规划内容】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专家解读
长江中游城市群写进国家规划
北京大学秘书长、
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杨开忠
长江中游城市群,写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意料之中,理所当然。
全国的城市群,按级别可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国家中心城市群,二是区域中心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定位在第一个级别,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一样。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仅基础较雄厚,而且区位特殊。它处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的结合部,四通八达,可辐射的市场范围非常大,潜力大。基于这两点,长江中游城市群应是内陆地区最大的国家中心城市群。
如果没有长江黄金水道,没有长三角的一系列优势,就没有今天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这是历史基础,它决定着未来。
发挥优势,眼界要开阔,思路要创新。以建设全国交通运输枢纽为例,长江黄金水道,华中区水运占四分之一,另四分之三是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要培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势。
7
城市啥模样
【规划内容】要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
专家解读
半数新建筑将披绿装
住建部绿色标识委员会专家 肖伟
市内照明不用电,而是靠导光管导入自然光;电器运行也不用电,而是依靠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今后,城市里这样的“绿色建筑”越来越多。
当前,我国建筑能耗高,绿色建筑的比例只有2%,2020年要达到50%,空间巨大。
今年,我省将以发展绿色建筑引领,全面推进建筑节能,计划发展绿色建筑26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200万平方米,组织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73万平方米。目前,我省正在组织编制绿色生态城区技术导则,建立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意味着绿色人居、建筑节能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会。在以后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低碳城市规划、绿色交通规划、区域能源规划、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及智慧城市技术等。
绿色城市建设,还包括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绿色新生活行动。绿色,将是城市的永恒主题。
相关报道:
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
各地规划:
热议: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