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部崛起第一带动城
发布时间: 2010-02-05 16:47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长江商报就武汉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易鹏的采访
开发区本身就是产业的培养基地
长江商报: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撑,开发区模式在各地很风行,如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等,您能不能简单地谈一谈开发区模式的地位以及设置条件?
易鹏:你说得很对。这两年国家批准的区域性的、带有示范或创新性质的园区一般采取了开发区的模式。中国正在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随着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步摆脱单一发展工业的模式,而是越来越树立综合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工业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地区工业本身的结构优化。
开发区的地位和设置条件都比较高。地位上,开发区的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和各省的发展战略之中,往往是国家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或者享受特殊政策的地区,当然也有不发达的地区。开发区的设立,往往基于国家或者地区的战略考量,就是说,你这个地区设立开发区,是为了发展,发达的地区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向国际水平靠拢,不发达的地区搞开发区是想把好的资源往那边集中,从而跨越式地加快发展。同时,开发区的资源配备、人员的配置、政策的优惠等等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
设立条件上,各个地区的条件是很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对具体开发区的定位。但我认为,能够成为开发区,应该具备一些共同的条件也就是优势,就是你凭什么去担当开发区。这些条件有:战略地位、产业模式、资源禀赋、人才优势等等。我觉得最核心的是产业模式,就是开发区内有不少产业,开发区本身就是产业的培养基地。
长江商报:拿武汉来说,武汉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那么您能不能具体谈谈这两个开发区之间的差别在哪?它们各自发展的侧重点在哪?
易鹏:从字面上我们能看到其中的差别。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比较早成立的开发区,上世纪90年代初就成立了。它的资格很老,发展势头很快,是中西部地区首个迈入“千亿俱乐部”的开发区。它的主体定位就是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的车都,是一个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地区。我的理解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典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主导产业加上其他产业形成的一个产业聚集区。它的作用呢,就是促进武汉的工业化进程,做大武汉的优势产业,它侧重于汽车产业。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则是侧重高新技术、前沿技术,特别是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那些产业和技术。如果形象地去理解,前者是“重产业”,后者是“轻产业”。当然不是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高新技术,当然也有,只是它的产业更多一点,更偏重由汽车拉动的产业。
“先行先试”政策是莫大机遇
长江商报:我们具体来谈谈武汉东湖高新区吧。前不久,东湖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中关村科技园区后的全国第二家。其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有几十个,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只有北京和武汉两个。那么,您认为国务院此举的初衷有哪些,或者说其中有何战略性意义?
易鹏:武汉能成立国家级第二家科技园区,很不容易。这两个一个在北边,一个中部,这也是国家很重要的战略考量。首先,从宏观角度看,这表明中央对中部发展的支持力度。从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到我们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实际上也加快了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这其中,要求区域的平衡发展,就要求东中西部产业的适当的转移。中部地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也是产业转移的热点。但是中央希望,中部地区不要走产业转移的老路子,希望能走有技术含量的、绿色的产业转移的路子。设立这个高新区,就是希望在武汉做一个示范性的实验,把中部地区的高新技术和产业,在创新的机制下发展起来,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这是一个全局的考量。
第二,从武汉的两型社会建设看,需要许多配套的举措。两型,顾名思义就蕴含了高科技在里面,比如生物、能源、环保、信息等技术,没有技术的支持是不行的,没有高新技术和产业的结合也是不行的,开发区就是在配合两型社会建设。
第三,武汉有许多优势。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具特殊地缘优势的区域。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都处在较高的水平。在高新技术上,密集的高校、科研院所,庞大的大学生数量,一流的人才和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这是全国少见的技术发展环境。不亚于美国硅谷当初发展起来的环境。在实践中,光谷也已经成为全国典型,具备再进一大步的优势。
长江商报:东湖高新区作为湖北省规模最大的开发区,这次获批为示范区,整个湖北都很振奋,湖北省省委书记罗清泉就指出“这是湖北的又一重大机遇”,您个人认为东湖高新区获批为示范区对武汉乃至湖北来说,机遇有哪些?
易鹏:其实在国家的批复里,我们看到,国家要求东湖高新区要以“国际领先、世界一流”的战略定位,抓紧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东湖高新区在聚焦高端领军人才、培育国际化企业家、研发和转化科技成果、做大做强高科技企业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这个机遇我刚才也谈到了,总括来说就是几个:第一,区域发展的机遇——加快湖北的崛起,提升湖北的竞争力;第二,“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这等于给“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发展的动力,能不能建成“两型社会”,开发区将起到支柱性作用;第三,技术创新的机遇——国家给了先行先试的政策,这对于促进武汉乃至湖北的高新技术发展、产业升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都是莫大的机遇。
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
长江商报:您个人觉得要打造好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该重点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易鹏:对于示范区的发展,我想急不得也等不得。
首先,规划很重要。应该马上开展总体规划、论证工作。规划要超前考虑,因为技术变动趋势是很快的。制定规划实际就是定位和计划,就是示范区到底定位成为什么样的开发区,当然,大的定位已经有了,需要在细节上去把握。就计划来说,要综合国际国内经验,梳理我们武汉已有的经验和基础资源,搞清楚示范区具体的产业技术优势和劣势,以及和国外前沿的差距,缺什么补什么。长远看比如几十年内,高新区要做什么,这是大的方向。接下来,搞清楚,10年内、5年内,高新区要有什么目标。我们现在从何处入手,哪些技术和产业现在就可以发展,保证初战必胜。总之,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搞清楚我们未来成功的条件。
第二,搞高新技术,需要一定的设施和设备。虽然,现在具体的产业和技术还没有完全安排好,但园区的基础设施可以开始完善了。当然园区是依托现有的基础包括光谷来发展的,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设施,现在园区批准了,需要重新定位和思考,有的设施需要调整,比如调整功能区,有的需要完善。
第三,人才方面。现在外界还不太熟悉园区,尤其是海内外人才还不太熟悉。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宣传攻势去吸引他们。要加快实施“人才特区”战略,建设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对列入国家“千人计划”的高端人才加大奖励力度。
第四,就是马上可以做一些已经定好了的六项试点工作。包括: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政府采购试点;加快、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研究支持东湖高新区的税收政策。
第五,一定要发挥金融的价值。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借助各种金融工具。比如VC、PE,比如创业板,比如银行的中小企业新的融资工具等。同时东湖高新区也有必要打造一些扶持高新产业发展的产业基金等,用自己搭建的金融平台扶持产业发展。
先行先试,贵在一个“先”字。国内外的成熟经验,看准了,都可以来试一试,最终能找到适合我们园区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能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也就是你不必重头再来了,湖北人有海纳百川的智慧,完全可以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把园区发展好,在本世纪前20年再上一个新台阶。
产业转移犹如植物嫁接
长江商报:前不久,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在武汉举行,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中,武汉排名第十。具体一点说,您个人觉得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劣势如何?
易鹏:地缘的、区域的、技术的、环境的、人才的、政策的,这些武汉都有优势。要说劣势,我想主要的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刚刚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它的发展、它对总部的吸引需要一些时间,因为,要形成很强的总部经济是要时间的。总部经济其实与产业有关,你的产业链越长,产业集聚度越高,你吸引的总部就越多。这一点武汉还有待发展。至于其他的因素,还有交通、人才,这些方面武汉是有优势的。不过,有些因素,比如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生态宜居、楼价、幸福指数,也是发展总部经济需要考虑的,这些武汉还可以多下工夫。
总部经济对于地域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必奢求北京、上海那种能吸引许多总部的环境,它们毕竟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和地缘优势。武汉能把更多的产业和产业链吸引过来是比总部更重要的。
长江商报:另外,你觉得东湖高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应对平衡地区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保护环境之间关系的挑战?
易鹏:产业转移犹如植物的嫁接,需要良好的土壤、温度、湿度等环境。东湖高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也要考虑这些环境因素。
一是注意既有的产业和产业结构。不要搞重复建设。承接的目的在于使强的产业变得更强,弱势的产业变强势,没有的产业从无到有,没有联通的产业链通过承接来联通。因此,要注意现有的产业结构。
二是注意技术。武汉的技术优势在哪里,武汉的高校、院所的技术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比如,有的技术我们是一流的,但是缺少产业来支撑,那么承接的时候就要注意吸引和这种技术配套的产业,使得技术产业化。
三是资源,资金、人才、政策,这些都要考虑。比如,做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现在我们有决心在科技金融做突破,那么有些急需这种政策的产业应该大力引进。
四是考虑绿色发展。从整体上说,这个东湖高新区是生产绿色GDP的,有些产业,看上去没有污染,实际上其产品对环境有负面的影响,当影响累积到一定水平时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这些细节必须考虑。
技术的产业化、利润化是硬道理
长江商报:面对新的一轮产业大发展,有人认为,武汉(东湖高新区)缺乏新的、实质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作为支撑,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易鹏:我认为要辩证地看。高新技术要原创并不容易,转化为产业更不容易。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政策、人才、资源等环境因素,是需要时间的。技术的真正目的在于产业化。东湖高新区第一位的目标应该是企业和产业。只有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最重要主体,因此要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成长起来,让高校和院所的成果能和企业直接对接,有竞争力的企业成长起来了,原创性科研成果就会多起来。只靠高校和院所是不够的。另外,只有实现技术产业化进而获得利润才是硬道理。因此,即便原创性科研成果不多,即便我们是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只要能有利于产业升级、有利于占领产业链高端,那也是值得鼓励的。
长江商报:最后,我国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正在形成“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格局。武汉应该如何在这一新形势下找到未来?
易鹏: 最近,我们看到,武汉在2009年生产总值超过4500亿元,超越成都、宁波等城市,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跃居第5,与广州、深圳、杭州、青岛并立“第一方阵”。经济实力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凸显,加上成为国家“两型”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在未来的中部经济版图上将越来越重要。武汉可以通过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提升城市软实力,强化城市枢纽地位和承载力,使武汉成为带动大区域发展的全国性中心城市。
稿源:长江商报
作者:易鹏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易鹏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