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作者专栏 > 易鹏

更多

“山寨机王”的沉重背影

发布时间: 2010-03-23 15:4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2008年11月7日,有“山寨机王”之称的中天通讯董事长黄朝晖及其家族高管突然集体“失踪”,留下的供应商欠款及其它债务总共超过2000万元。他们的失踪,让中天通讯这个通讯行业曾经的明星轰然倒塌。就在一年多前的2007年3月31日,中天通讯还通过买壳、返程收购的方式在伦敦证交所AIM市场上市,并成功完成首期融资约人民币6000万元。其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天通讯2006年度销售额达1.9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2600万元人民币。信息产业中,大部分企业的生存寿命并不是很长,企业从辉煌到落寞也不少见。但像“中天通讯”这样在两年内就由主导业内的王者到销声匿迹,从海外潇洒上市转瞬间负债累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其过程和经验无疑是一部活生生的企业成败教材。中天通讯作为“山寨机王”,留下的不仅是灿烂的辉煌,更多的是沉重的背影。
  山寨是一个苦涩的悖论
  中天通讯在成立之初的主要业务是OEM,自2005年后获得GSM手机生产牌照后,就一手所谓的研发手机,一手卖牌照。卖牌照主要是给一些山寨机,使得中天实际上走上山寨道路。山寨是中国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是在人口众多、消费力偏低、产业不成熟、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的条件下产生的。山寨的蔓延,从正面角度看,促进了中国信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实惠。因此,山寨的出现不能一概否认。中天通讯一开始就将其目标市场定位为“主要针对居住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国消费者”,这很好的契合了中国手机市场的现实状况和目标人群的实际购买力,也就是契合了大规模山寨产品出现的背景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天通讯必然要走山寨模式的道路,也必然会经由这一路径赚个盆满钵盈。
  然而,山寨终究是山寨,也毕竟是原版的反义词。山寨出现的条件决定了山寨只会是昙花一现,大规模的山寨终将被清除去历史的垃圾堆。当国家政策发生聚变——手机牌照制最终取消,当知识产权保护得以加强——山寨成了公认的不良产品,消费者品味升级——市场日渐对山寨产生排斥感……当这些条件逐一发酵之时,也正是山寨节节败退、人人喊打之时。因此,走山寨模式的企业天然面临着一个悖论——山寨是实现一些手机企业超常跨越的必由之路,但山寨又不是可以依靠的长久之道。中天通讯其实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试图使企业顺利转型,比如它们已经独立研发并销售有自己品牌的手机。但是卖牌照赚的钱比卖手机还赚得多,山寨比不山寨来钱来得更快,此时山寨已经成了难以割舍的巨大利益蛋糕,也就产生了继续山寨的“路径依赖”。当“卖牌”模式难以为继之时,实现企业整体转型为时已晚,因为贴牌机早就狠狠地侵蚀了自有品牌机。正是企业发展起来的山寨模式打败了企业自身。所以说,中天通讯的衰败是先天性的,是苦涩的悖论导致的必然结局。
  政策环境产生逆淘汰
  如果说,一开始就选择山寨发展路径的中天通讯,天然注定要陷入窘境。难道,这个企业永远不能甩掉路径依赖,从山寨中走出来吗?企业是可以选择更有利的道路的,中天通讯本来是有一线机会早就离开错误的发展模式的。但是,在一定的政策环境下,这一选择没有成为现实。之所以这样做而不是那样。据测算,中天通讯一年仅卖牌的收入就超过3000万人民币,卖牌照还让“中天通讯”品牌在终端市场迅速提升,带动了自有品牌手机的销售。难怪!中天通讯选择山寨的本质原因在于国家制定的手机牌照的门槛制度。在当时手机牌照属于稀缺资源,既然稀缺要价就高。对于获得牌照的中天通讯来说,卖手机牌照给其他的无牌厂商贴,无疑能获得高额利润。
  手机牌照的门槛制度是必要的,初衷是好的,既保护了民族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又为中国手机产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中天通讯得到了保护的扶植,按理说应该能抢抓机遇,从而变得越来越强。但中天通讯没有利用这一制度来修炼内功,取得核心的先导技术,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上去,反而利用牌照的买卖获取收益。结果,收入激增了,利润提高了,报表好看了,而自有技术还举步维艰,自有品牌与贴牌惨烈互搏斗。2007年手机牌照制最终取消,竞争门槛大幅降低,保护期也不复存在。此时,中天通讯靠卖牌照的收入缩水严重,而自有品牌机始终难成大器,衰败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因此,我们看到原来的手机牌照的门槛制,本来是通过限制准入,为了鼓励先进、保护先进、激励先进,从而产生正淘汰,把落后的生产力排斥掉。但是,政策的结果是人为将市场门槛太高,过渡地保护了一些企业,导致它们没有积极性提升竞争力,没有发挥出竞争的“鲶鱼效应”。假使不存在手机牌照的门槛制,或者中天通讯没有走上卖牌照的路子,也许在压力大、困难多的环境下,中天通讯能够华山一条路,在艰苦中实现自身手机技术的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掌握。从这点上来说,国家某种政策对产业门槛准入的限制,实际上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价值。现在回想起来,当年TCL、夏新等国产品牌的风光,如其是企业做得好,还不如是国家政策保护的得好。当国家用手机牌照保护的政策退去,最终发现他们全在裸泳。这也算是中天通讯崩盘带给我们的又一种启发。
  浮躁是企业跨越关键期的天敌
  当行业的某个发展初期,大量的企业涌入,也几乎处在同一发展水平,此时竞争相当激烈。竞争一方面带来更多的竞争者,另一方面带来此起彼伏的价格战。通过激烈竞争,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失败了,最终只剩下了较强大的企业。这个时期就是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关键期。在跨越这个关键期的时候,企业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全神贯注,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不能浮躁,不要充满投机主义,一定要埋头苦干、耐得住寂寞、抵挡住诱惑,最终实现企业的蜕变和跨越。这种全力以赴和坚持,在无数成为大企业的身上得到了无数次验证。
  而中天通讯却给了我们一个方面的案例。中天通讯较好地把握了手机市场的发展初期的机遇,为别的手机品牌做代工开始积累了经验,因为得益于深圳手机产业强大的配套能力,以及市场初期先人一步的山寨策略,靠低价走量,在生产、销售上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领导人仍然沾沾自喜于在山寨中的获益,没有及时转向提升技术和服务上。在这个企业成长关键时期,中天通讯核心管理层充满了浮躁的心态,以及赚快钱的投机心理。这点从中天上市过程中,从缺乏远见滥用中天品牌中,从故意拖欠客户货款中,从对员工入股承诺中,从极其不规范的家族管理中都显现无疑。无论是战略、策略、技术、管理、氛围、心态上,都体现了中天通讯没有抓住企业成长的关键期,实现从游击战向正规战的转变,由幼稚向成熟的转变,最终不能适应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竞争,最终走向灭亡。
  中天通讯的坠落从上面分析来看,无外乎还是停留在企业如何创新,政策如何保护竞争,成长中如何克服浮躁这些方面。这些东西全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但中国的中天通讯这样的企业依旧层出不穷,绝大部分企业都倒在这些常识性的问题上。从这种有点悲哀的现象来看,我们值得对做企业的最基本的常识给予更深的认知。做企业其实就是做些常识性的东西,不要想得太深奥,不要时刻在思变。只要能够锲而不舍把这种常识性的东西做下去,就可以做出伟大的企业。这也算是中天通讯又一次带给企业家的警示,但愿有用!
  稿源:荆楚网
  作者:易鹏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易鹏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