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统计局宣布,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增长2.7%,逼近3%这个通胀风险警戒线;同时,工业、消费、投资等数据均高位增长。由于大家都预期中国迟早会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于是以加息为标志的拐点何时出现,就成为了各路专家预测的焦点。尤其在统计局每个月公布CPI,这个和是否加息关联非常大的指标的时候。
昨天的CPI出来后,毫不意外的又被各路专家进行各方解读。以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为代表的一方,认为加息会提前。在他们看来,一旦CPI涨幅达到了2.5%-3%,那么加息将在所难免。而2月CPI上涨到2.7%,这意味着加息的脚步已经很近,加息的条件基本成熟。 而他的反对方中,包含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赵锡军认为春节、结构性以及去年同期CPI偏低三大因素导致2月份的CPI同比偏高,2月份的数据并不能说中国已经面临通胀。甚至提出了:某些专家鼓吹中国应该加息,可能别有用心。这种话语,让各路专家对加息的不同看法,充满了硝烟味。
对于是否加息,我们首先要从目前中国加息的决策程序说起。大家看央行是否加息,老喜欢看周小川的言语行事。这其实是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在加息这么重要的财经决策上面,周小川是做不了什么主的。在中国的重大财经决策台阶中,周小川的上面有主管金融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而王岐山的上面还有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然,温家宝的上面还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而到了更重大的事情的时候,肯定还需要中央政治局会议来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是先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定盘子,这次两会前也同样如此。可以说,牵涉到加息这么重大的财经决策的时候,由于周小川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最后拍板定案的时候起不到特别大的作用,可能更多的是发挥幕僚、智库的作用。这和美联储及他的主席伯南克能够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情形。既然要由中央高层来拍板加息,那么他们考虑加息,就不单纯从一个央行的角度来考虑,不会单纯从经济角度来考虑。他们会从社会稳定、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等各种综合因素来考虑。
应该说,没有最近的一些新的事物变化,大家都认为中央高层会担心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造成的严重的通货膨胀,而选择在两会后予以加息。但人算不如天算。最近一系列事情,让中央高层谨慎对待加息。
一方面,在前期的迪拜危机快平息的时候,出现了近期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紧跟着波动到小猪五国。直接引发了对于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种种担忧。到现在,中国高层对中国经济的定性依旧是企稳回升,而不是实现了全面复苏。在这种新的变量因素出现的时候,中央高层肯定担心,刺激经济的力度下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一方面,最近中国最大的出口伙伴美国,一直通过汇率问题在找中国的茬。4月15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半年报告正在考虑是否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目前中国经济复苏的一部分希望是寄托在外需恢复上,如果美国过于强硬的逼迫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这同样也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复苏,所以在是否加息这个问题上,中央高层不得不谨慎。
当然,2月份CPI的涨幅尽管已经超过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但考虑到春节、翘尾、结构因素以外,3月份的CPI可能会回落。加上1-2月经济总量占全年比重较低,是否加息,可能需要继续观察3月份的数据后,再做决策。应该说此刻的中央决策层面对是否加息的态度,就一个字“看”。
尽管加息不会立马发生,但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是继续存在。不合理的CPI统计对象和方法,带来的回避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2月份房价同比上涨了10.5%,但由于居住类在CPI的比重太小,只有10%左右,所以在CPI中就体现不全面。但在这点上面,中央高层还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最近的货币政策还是会逐步紧缩,只是手段更多的是以数量型手段为主。如窗口指导银行贷款,加大央票发行量,以及可能第三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
当然,除开货币政策以外,中央还是会利用土地这个宏观调控的工具,来实现抑制房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昨天在统计局公布数据的同时,国土部出台19条土地新政,其中要求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必须占到70%,成为了新的一种调控的利器。这种对通货膨胀治理的组合拳,更加不是央行行长周小川能够做主的,这肯定是中央高层的统一布置。
稿源:荆楚网
作者:易鹏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