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观点:“车补不够油钱”问题在哪?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5日10:44 来源: 荆楚网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遏制“车轮上腐败”的重要举措。记者近期在贵州、云南等地调研了解到,公车改革在具体落地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适感”,出行不方便、补贴报销难、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在基层表现突出。(1月13日《半月谈》)

车改最大的好处是节约了开支。开支是节约了,一些基层公务员对车改的怨言也不少。正如贵州一公务员所说,“一个星期去县里至少两三趟,多的时候天天跑,有高速也不敢走,过路费太高。除了进城,下村开私家车转两三个村,就要百把块钱的油费,只得自己贴钱”。由于普通公务员拿的车改补贴很少。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这些普通公务员自己开车下一次乡就把大半个月的车补给用掉了,如果一个月下几次乡肯定是要倒贴钱了。

各地的公车改革基本上都已完成,但这些基层公务员对车改有不适感,反映出了公车改革的一些缺陷。现在的公车改革都是按职务高低来改的,也就是说,职务越高,车贴拿的越多,职务越低,车贴拿的越低,这就严重打击了普通公务员的积极性。再说,职务高的人,遇到事情不需要亲力亲为,只要安排下级去办一下就行了,而到了最基层公务员那里就没有退路了。现在对公务员的考核十分严格,一些工作不干也不行,干就必须“二姑娘倒贴”了。

公车改革虽然是个大方向,但从目前执行的效果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虽然以前那种“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减少了,但一些普通公务员嫌“补贴标准太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公务员开着私家车下乡的情境也很少能看到了。而常年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则为“隐形涨工资”而沾沾自喜。有的地方出现了车补的经费大于原先的车辆购置与运行费用;有的公务员就是下乡还是找出一个借口要动用公车,没有公车就不愿意下乡。出现这些情况,说明我们的车补政策存在一些弊病。

车改的根本目的是为政府或企业节约成本支出和提高工作效率。但按职务按级别享受车补显然与车改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要想提高广大公务员动用私车办事的积极性,必须摒弃按行政级别发放“车改补贴”的习惯思维,应该按实际工作用车情况进行发放。如:对实际需要用车的进行按里程补贴,实行实报实销,对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常年不用车的就没有必要进行补贴或适当减少补贴,另外,内勤和外勤等也要有所区别。这样虽然复杂一些,但会更显公平,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车改的效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八项规定之后,公车管得已经很严格,“公车私用”现象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只要对“公车私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并压缩公车数量,规范用车制度即可,不搞车改也能解决问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建兵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