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财经

更多

政府救楼市的“是”与“不是”

发布时间: 2008-10-27 13:36   来源:    进入电子报
  今年以来,大多数城市的楼市一直处于低靡状态,一些地方的楼房价格与前几年相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楼市不好,开发商慌了,地方政府也急了。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救楼市的政策措施,或者给开发商减免税费,或者对购房者实行补贴。国家有关部门也默许了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然而对于政府的救楼市之举,民间反对之声大于赞同之声,有人甚至将政府救不救楼市,上升到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高度。对于政府救楼市,笔者总体上是持赞成态度,但不太赞同政府救楼市的具体措施与时机选择。
  地方政府热衷于救楼市,原因并非一些人所说的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共穿一条“利益裤”那么简单,也不完全是为了官员的政绩。应该说,地方政府救楼市,是不得已而为之。首先,地方政府救楼市,其实是在救经济。众所周知,房地产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沿海一些中小城市,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5%。如果楼市长期萧条,经济发展必须受到影响。同时,房地产的产业关联度很高,比如建筑建材、餐饮旅游、物业服务等产业,很大程度上依靠房地产拉动。楼市不好,这些产业受到的影响非常大。这在宁波、珠海一些城市已经充分反映出来,武汉也出现类似情况。这些产业受损,对经济发展的打击是很大的。其次,地方政府救楼市,也是在救民生。民生问题是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大问题。然而民生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经济发展,比如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都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需要经济增长来支撑。在目前各地产业结构不优的情况下,如果楼市长期萎缩,经济增长必然下滑,财政收入必将受到很大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政府解决民主问题的能力。楼市下滑,从一定程度上讲,也会大大减少农民工就业的机会。这是政府不得不考虑的。最后一点不可否认,政府救楼市也是在救政绩。中国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主要是考核硬指标,说穿了就是考核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数字,其他的民生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大多作为参考。这些数字上去了,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政绩就上去了,而政绩与官员的位子、帽子息息相关。一旦楼市大幅滑落,经济发展迟滞,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数字必然不会太好看,这肯定对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政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官员的位子和帽子。所以,无论于国于民、于公于私,地方政府急于救楼市,都有道理可讲,不能一概否定。
  政府救楼市是应该,然而什么时候救楼市,如何救楼市,却很值得研究。从目前各地方政府救楼市的行动看,时机和方式都值得商榷。无论从楼市现状看,还是从经济增长看,政府救楼市的时机都不太恰当。首先,楼市还没有到非救不可的地步。除了少数城市外,大多数城市的楼房价格,只是增幅相对下降,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相对普通百姓的购买力而言,大多数地方的楼房价格,仍然高高在上。比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即使在现有基础上下降30%,百姓仍然买不起。在房价没有下降到广大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水平之前,政府贸然救楼市,实际上是扼杀百姓购房的希望,这与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职责不太相称。从经济发展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仍然保持9。9%的增长速度,各地经济增长速度也大多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看来楼市下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限的。另外,各地政府采取减免税收、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救楼市,值得商榷。对开发商减免税收的举措,那是上世纪采取的办法,实践证明已经落后。对购房者发放补贴,看似减轻购房者的负担,实则在帮开发商的忙,因为补贴的钱,最后还是到开发商的手中。所以政府救楼市的许多措施,实际上是在直接或间接地救开发商!何况那点补贴,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是杯水车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对于不购房的百姓,这项政策又失之于公平。难怪不少人骂政府救楼市是在劫贫济富。实际上,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房价下降到合理水平,才是最好的补贴。
  其实救楼市不是政府的当务之急,当前政府需要做的,应是促进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其一是乘机加强对楼市的宏观调控,让楼市下降到合理水平,使普通老百姓能够买得起房,这是楼市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二,加强各种层次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保证中低收入者有房可住。其三,增加对低收入者的租房补贴,让他们租得起房,有安生之地。
  今年楼市的各种现状,也提醒各级政府,经济增长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风雨刀客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救市;房价;风雨刀客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