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财经

更多

垄断行业价改的根本在于开放市场

发布时间: 2008-11-13 17:38   来源:    进入电子报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指出,目前我国进入了价格改革的攻坚阶段,今后将加快推进垄断行业价格改革,严格限制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高成本和高价格。”(11月12日 京华时报)
  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在经济领域的一个显著体现是重建市场的过程,是市场从无到有的过程,政府在推进改革的中,是一个逐步放权让利的过程。在前三十年时期,公民享有着较为充分的经济自由,而在食品、服装、家电、计算机等一些轻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的市场化竞争程度可谓已经相当高了。
  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现在到了一个要完善市场,做足市场的阶段,即解决市场化不够的问题。这个市场化不够,针对的就是垄断行业问题。报道中说,曹长庆表示,“今后将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近年来,对于法治保障下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之间,应当有清晰的界限,政府不能与民争利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
  而垄断行业基于其天然的老大的、独一无二的地位,一直备后争议。特别是,在现如今,贫富差距不但明显而且有着日趋拉大之势,普通百姓对那些基于天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高工资、高福利有着很强的质疑。
  而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开放市场,特别是向民间开放市场,是解决垄断行业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参考项。开放市场的背后是开放社会,吸引并盘活民间资本,通过国家在垄断行业制造竞争、维护竞争、规范竞争,使市场这个自发的价格调节机制去发挥作用,而国家要做的就是营造一个法治保障的竞争平台与机制,并打各种恶性竞争以维护消费者利益。
  更为根本的是,国家通过开放市场、开放社会,在法治保障下给予公民与企业充分的经济自由,必然可以拉大内需,激活民间停滞的资本,去刺激消费,提升需求;同时,开放就意味着机会均等,机会的均等就为创造民间经济奇迹提供了一个根本保障,就业压力在机会均等面前,意味着岗位的开放与自由的应聘竞争,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人力资源市场。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海越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王海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