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经济观察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赵杰:低价,不该是双十一的全部
发布时间:2016-11-12 16:26:09来源:荆楚网

  “超乎想象的折扣,前所未有的低价”,便宜,是每年“双十一”的第一卖点。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社会,“占便宜”的消费心理就始终存在。付出尽可能少的价格,换取尽可能好或尽可能多的商品——“双十一”之所以从略带戏谑的光棍节迅速进化为全民的购物狂欢节,除了电商行业井喷式发展的红利加持,归根结底,仍是抓住了人类“捡便宜”的永恒痛点。

  2009年,“双十一”概念首现,到今年已是第八个年头。八年锤炼,为了应对这场一年一度的狂欢,商家提前备货,厂家订单式生产,消费者塞满购物车,从生产到流通的每个环节都已磨合得轻车熟路。然而,翻开硬币的另一面,各种套路也应运而生。

  “伪低价”,是最常见也最令人不齿的做法。一条平时只买300块钱的男裤,“双十一”前突然提价到1690元,“双十一”当天打出击穿底价的招牌两折出售,商家反而比平时赚得还多!据报道,去年“双十一”,天猫平台上累计有2万余个“双11”商品因“先涨后降”的价格问题被删除。

  不久前,北京市发改委给当当网开出一张长达11页的罚单,罚单中列举了一个案例,一本《历史的地理枢纽》,页面标识“当当价¥29.10  定价:¥30.60”,可笑的是,就在这本书的背面却清楚写着“定价:¥16.00”。

  在价格的博弈大战中,商家“先涨后降”的套路未免小儿科,各种荒唐之举也只能贻笑大方。但是,在痛骂奸商低级贪婪之余,有多少人曾经深想一步,低价,到底给你我和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

  依我之见,低价给人类带来的首要贡献在生物学领域——催生了一种叫做“剁手党”的新物种。他们每日游荡于各大购物网站,兴致勃勃地搜索、比价、秒拍,周而复始,乐此不疲。结果往往是看似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实际上买回了成堆毫无使用价值的东西。这些人在冷静之后也会意识到问题所在,甚至有痛定思痛、剁手明志的冲动,但购物瘾一犯即把决心忘得一干二净。

  粗暴的低价策略为消费者营造出物质丰盛的幸福假象,同时何尝不也在深深侵蚀产业的灵魂。

  当绝大多数人以终极低价为目标进行消费,厂商之间的价格战随之硝烟滚滚。低价策略最容易复制抄袭,当所有厂商都奉行低价主义,就形成了恶性竞争。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好事儿啊,行业不会出现垄断,消费者最受益,可是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还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人们习惯了买便宜货,追求低价的心理只会越来越迫切。经营者为了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同时保障一定的利润和营业额,就要在降价的同时降低成本。由于利润稀薄,研发无从谈起,要降成本,只能在品质上打主意,原材料再降一个档次?代工的大厂换成小作坊也没关系吧?结果呢,价格是降下来了,质量也跟着呵呵了,价廉物不美,物不美价更廉,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没有一个个爽到。

  当物质从丰盛到过剩,低价扫货营造出的幸福感必然会一点点稀释。难得的是,已经有人想要挣扎着从迷梦中醒来。

  在豆瓣的极简生活小组,每天都有人在为生活做着减法:为什么要买超过需求的东西?就是因为便宜?淹没在欲望催生的各种“瘾”里,如何寻找宁静自在的内心?是不是一定要在堆得满屋的便宜货里度过一生?要不要这么low?

  不要误以为极简主义者就是苦行僧,他们只是拒绝购买不需要的东西,但是对于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购物,买点好的”,这不是对生活的限制,而是对质感的追求。要知道,一件穿了二十年仍完好如初的风衣,一块走了五十年仍精准无误的手表,比任何新品都酷得多。

  低价确实对消费者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但绝不是唯一的吸引力。当理性消费逐渐回潮,为薄利多销焦头烂额的生产者终于有时间重新关注产品本身,用心打磨出会发光的产品。

  拨开低价的迷雾,为了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更有尊严,双十一还只是一切的起点。

  稿源:荆楚网

  作者:赵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