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丁恒情:“双十一”效应能推动消费走多远

发布时间:2016-11-12 08:46:09来源:SRC-13

  11月11日24点整,持续了一整天的网上火热购物终于落幕,最终今年天猫“双11”的成交额定格在1207亿元,这无疑刷新了去年“双11”创造的全球电商单日成交额纪录。(11月12日《成都日报》)

  “双十一”一年比一年火爆,各家电商企业交易额创下了新的纪录,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回顾11日零时到24时,首日数据多次刷新纪录。零点刚过20秒,2016年天猫双11总成交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并仅用52秒就突破了10亿元交易额。随之暴涨量持续升温,在6分58秒,总成交额突破100亿人民币。18点55分,2016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交易额冲破1000亿元,正式进入“千亿时代”。这一连串惊人的数字背后是国人消费潜力的充分体现,这说明“互联网+”开始更加深入影响国民消费。对于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来说,消费这架马车的动力不可低估,“双十一”创下的奇迹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消费的深度融合,中国的消费潜力将进一步被激发。

  但也有人担心,“双十一”效应有限。纵观“双十一”走过的八个年头,我们不难看出,狂欢过后,“双十一后遗症”往往如影随形,接踵而来。既有投诉商家虚假降价、以次充好的,也有有抱怨物流“龟速”、售后难寻的,更有商家在消费者购买力透支后“恐慌”的。这些问题给正在给成长中的“互联网+”消费行业带来隐患,越来越值得关注。

  按理说,今年“双十一”投诉量应该少于往年。因为国家质检、工商等部门都提前以约谈等方式给电商打了“预防针”,电商也按要求进行过整改。从去年“双11”投诉数据来看,虚假宣传、延迟送货、产品质量及退货问题是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问题。如有的商家不告知优惠限制条件,消费者购买后却不兑现优惠承诺;有的商家在消费者下单时模糊送货时间,下单后迟迟不予送货;有的商家故意设置退换货障碍,即使收到退货也迟迟不给退款;还有个别商家甚至趁着促销高峰销售以旧翻新、以次充好以及假冒伪劣的产品。究其原因,一方面,“互联网”+消费迅速崛起,是时代潮流,能有效推动居民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同时还能改变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另一方面,“互联网+”销售乱象丛生、泥沙俱下,部分商家不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卖家售价、虚假降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离不了适当的监管。“互联网+”消费是一个新生行业,新生行业既需要发展的空间,更离不开职能部门的监管。如果从业者只顾踩油门,追求飙车式的快感,把不准方向盘,就面临倾覆的危险。“互联网+”消费行业也不例外。对于商家而言,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做到如实宣传、保证质量、提高服务,尽最大努力让消费者感受“双十一”带来的品质消费;对于职能部门而言,更应尽到监管责任,要主动发现的问题,及时、逐一进行依法查处。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我们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个调速换挡的过程,我们的消费理念必须与之相适应。在网络购物常态化的今天,消费者已不再单纯关注价格,网购商品与服务的品质、网购过程中的互动与参与感,逐渐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因此,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到质量安全有保障,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消费热情;只有做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诚信保障,才能打消人民群众的消费顾虑。

  “双十一”消费时点与经济新常态诸多着力点颇有共鸣。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消费需求逐步成为经济结构主体,强调质量安全对消费的作用,就是要改善消费环境,让人民群众‘愿’消费。在这一背景下,“双十一”作为新锐消费时点,要为新常态注入更多能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