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王:湖北户籍改革背后的博弈
发布时间: 2008-07-18 15:34 来源:
进入电子报
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教育厅和省建设厅等五家单位决定,在全省实施“迎接新市民工程”,率先在全国打破户籍门槛,彻底解决农民工在城市入户及子女入学问题。(《长江商报》报道)
继上海市开始研究居住证与户口对接问题之后,从2008年7月8日开始,湖北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开始全面尊重与承认外来人口权利的户籍改革之旅。该省把它称为“迎接新市民工程”,这一工程实施对象主要是针对300万名活跃在我省各个城市的农民工(暂不涉及外省在湖北务工的农民),他们只要符合相关条件(符合6条标准中的任意一条。实际准入条件仅两个:一是在城镇长期就业和居住,二是有自食其力能力的居民才获准入,不能躺在政府财政上吃低保。),除武汉中心城区外,绝大多数有合法固定住所、相对稳定职业的农村劳动者即可依据相应的条件办理城镇落户手续,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福利政策、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权利。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步履蹒跚,原因在于一个薄薄的户口本与太多的利益纠缠不清。户籍改革本应是一个去利益化的过程,但在具体操作中,一些相关部门反倒积极地以城市居民福利为诱饵,与期望进入城市的公民之间“讨价还价”。比如所谓购房入户式的户籍制度“改革”徒有改革之名,实际上是城市及城市政府不断从外来人口那里收获“人口红利”,而不是向外来人口输送“城市福利”,城市发展陷入死胡同就不足为怪。因此理顺户籍改革的思路,这才是当务之急,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原来附着在户口上的所谓的各种利益是否“自动剥落”了。因此湖北时下实施这项全新“新市民工程”与其说是一种尝试,倒不与说是真正的惠民政策,这对在鄂的300万农民工而言,可谓“及时雨”,无疑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在叫好的同时,更应该冷静思考。遗憾的是,在时下油价上涨,节能减排,面临通胀压力以及大量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的背景下出台这项政策,这300万民工今起变市民是否会成为政策的博弈棋子呢?
试问:这300万农民绝大部分在城里能买得起房子吗?如果卖了农村的房子到城里按揭买房是不是会炒高房价,而他们一旦失去生活来源,他们的房子又将会被银行收回,那他们最终会面临两难境地?地也没了,房子也没了,那么这群“新市民”是否会影响这个社会稳定吗?退一部讲,或许有少量的农民工带来可观的资本,他们的准入是否就会缓改城市的就业压力呢?
另外据一项调查显示,一位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幸福指数,竟不及其在家种田的感觉好。我们在解决农民工“政策歧视”后,广大市民是否真正接纳农民工兄弟,来消除“地域歧视”和“心理歧视”呢?我们不禁要问:政府和农民工双方都准备好了吗?
农民,失去了土地你还有什么?只有当农民工这个词消亡了,农民工就真正进入了城市社会。我们将拭目以待。
稿源:荆楚网东湖博客
作者:保康王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农民工;保康王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