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聚焦湖北

更多

刘紫荣:“千湖之省”亟待摆脱“忧水”阴影

发布时间: 2012-01-13 10:2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每次到武汉,都要去东湖。走进东湖,就走进了一个水的世界。东湖听涛,想起屈原英姿伟灵,想起鲁迅顶天立地,想起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东湖不解的情缘。目之所及,一片水乡令人沉醉。
  除了东湖,湖北还有许多如人眼睛般迷人的湖泊,从“洪湖水浪打浪”的洪湖、盛产梁子蟹的梁子湖、人文景观独美的东湖、离湖等,再至著名的人工湖——三峡平湖、丹江口、陆水湖、漳河水库等,湖北拥有百亩以上天然湖泊一千多个,有“千湖之省”的美称。水,成了湖北的象征,成了湖北骄傲的资本,成了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却是,“千湖之省”的湖北也有缺水的时候,陷入了“忧于水”的困境。近年来,湖北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低于全国人均水平,接近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警戒线。仅武汉城区的湖泊已由建国初的127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杨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中心城区仅存的这38个湖泊,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同时,水资源的利用也不乐观,湖北省2010年水资源公报显示,当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86立方米,高居全国第5位。
  “千湖之省”,亟待摆脱“忧水”阴影。如何让“优于水”的湖北走出“忧于水”的困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既紧迫又重要。因此,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首日,众多政协委员的提案聚焦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
  首先,要弄清楚“忧于水”的病灶。很显然,湖泊人间“蒸发”、流水臭气薰薰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工业排放物和生活废弃物的污染,是滨水楼盘的“侵占”,是大街大道的扩张。如此“湖”口拔“牙”,与湖搏斗,怎能实现环境友好?怎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然,这些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是一个地方走向美好未来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但过渡的填湖、毁湖行为,是在提前榨取子孙后代的资源,是对历史的不负责。
  可见,保湖治湖保卫战已到了攻坚的时候。全省相关部门必须增强湖泊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科学发展的高度,铁腕治湖,还湖于民,真正“让湖泊走近市民,让市民亲近湖泊”。悬崖再不勒马,我们会毁掉湖泊、毁于湖泊,成为历史的罪人,为市民所唾弃。
  其次,要建立变“忧水”为“优水”的机制。有委员提出,将水资源管理与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挂钩,着手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办法;有委员提出,首创湖北国际水文化节,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水文化交流,增强湖北乃至中国水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有的委员提出,规范全流域的开发利用,成立流域省级管理机构,形成流域环境保护的上下游联动机制。这些都极好建议落到实处,都将转化成管用的“优水”的机制。
  “湖泊是地球妈妈明亮的眼睛。”套用一下这句话,湖泊是湖北明亮的眼睛。尤其是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当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首当其冲的是要在“水”文章在上下功夫。我们相信,经过各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两型”武汉城市圈会长成一个健壮的、充满活力的青年。但不能没有湖泊。没有湖泊,“两型”武汉城市圈将成为一个健壮的盲人。果真如此,那将是一个城市发展留下的令人痛心的遗憾。
  保护湖泊,规划先行。我们欣慰地看到,“百湖之城”武汉近几年在“水”上下了不少功夫,实施了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汉阳“六湖连通”工程等一批重大水环境工程。并且将中心城区16个湖泊水质提档升级,其中,东湖水质由劣V类跃升至IV类。但与“两型”武汉的要求相比,与“千湖之省”的美誉相比,与市民的期盼相比,还远远不够。
  作为“千湖之省”,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大大小小的湖泊,让水的魅力重现荆楚大地!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紫荣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刘紫荣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