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有学生反映,湖南武冈市实验学校要求犯错的学生交1000元押金。该校综治办称,“希望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约束力。”(3月5日《潇湘晨报》)
以罚代管的“金钱教育”,在学校早非新鲜事。迟到1元、旷课5元,明码标价。人民教育,变成“罚款教育”。学校校长,都像MBA毕业的:孩子不学好,学校进账多;学生学好,学校名气大。
名或利,总能落一头。
这次,虽说叫“押金”,但,好不容易到手的票子,会心甘情愿交出来?最终,恐怕难逃成为问题学生打架、调皮的“包年费”。原因在,如果最后不计条件退还,那这1000元的“人质”,根本就起不到胁迫家长配合、学生乖乖听话的作用。
“金钱教育”,简单粗暴。要么,体现学校教育的懒惰,不愿意花心思、花时间帮助学生改正。要么,说明教师水平低下,缺乏帮助学生走正道的本领。给学生的唯一示范就是:凡事能靠钱摆平。这个恶果,不见得比体罚学生小。
“金钱教育”虽屡屡见诸报端,但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对此似乎视而不见。在默许或纵容下,罚款项目越来越多,罚款价码越来越高。湖南长沙,孩子没叠被子罚50元;河南周口,女学生晚自习浅笑被罚200元;内蒙古鄂尔多斯,学生作弊得交1000元……甚至,在河北和重庆,一些学校还推出了罚款包月的优惠活动。
从开始的懒惰或本领缺乏,初尝甜头后,最终变成对金钱赤裸裸的追逐。
教育要与爱心同行,不是生意,也非交易。如此用金钱来替代教育的歪风,实在是要狠狠刹一刹了。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吴双建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