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湖北省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39.8万人,截至5月1日签约率为43.2%,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如何朝自己的理想奋进,社会又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守护?
在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是主要议题。尽可能提供更公平的就业机会,更周到的就业服务,更给力的创业扶持,体现了政府、社会对年轻人的关心。
青年人本应充满社会创新的活力,改变未来的魄力,热爱生活的动力。但是,一部分依赖父母的“啃老族”、难以融入社会的“自闭族”、行为消极的“老成族”,却与社会对青年人的期望形成反差,以至于有评论指出“年轻一代暮气沉沉”。人们有理由追问,是什么压制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唯分数论的成长环境下,精神、意志、道德、品质教育的欠缺是主要原因;年轻一代吃苦耐劳、抗压力抗挫折能力不足,也是重要的方面。
其实,成长于市场经济潮流中的年轻人,所背负的社会压力并不轻松。升学、就业,高房价、高物价,身处其中的年轻人有最真切的感受。
青年人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精神、生活状态也是时代面貌的折射。在人们慨叹“年轻人集体变老”的时候,更需要创造出让更多人充满活力的社会状态。一个处处需要拼钱、拼关系的社会,不会有活力;一个少数人掌握优质资源,挤压普通人上升通道的社会,不会有活力;一个市场发育不成熟,创业规制太多的社会,不会有活力;一个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包容、善意、诚信的社会,也不会有活力。
公平的机会,公平的规则,才是激发社会活力、激发青年人活力的金钥匙。正如李克强总理说,“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理清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这正是实现“中国梦”和个人梦所迫切需要的社会土壤和制度环境。
教育和就业的公平,是青年人实现梦想的起点。在一些人慨叹“寒门难出贵子”的时候,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正是从政策层面平衡教育资源的良好举措。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国务院就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完善就业服务,减少就业歧视方面出台了具体措施。武汉市也组织了人才留汉政企座谈会等,在毕业生落户政策、权益保障方面进行讨论。
再丰厚的土壤,也需要辛勤耕耘。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怨天尤人无济于事,而找准自己的坐标,在种种困难面前磨砺自己的意志、坚韧进取才是根本。只有洒下汗水,才能离梦想更近。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艾丹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