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信银行股价气势如虹的涨停后面沸沸扬扬地流传着关于“网络信用卡”的各种解读和联想。
当“京东白条”和支付宝透支功能在80后90后的新生代市场人气越来越旺,不断蚕食着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透支份额时,中信银行抓住机会,非常乖巧地和支付宝、微信结为姻亲,并诞下“在线即时申请、即时获准”的所谓网络信用卡。
针对这么一个不同物种嫁接产生出来的新事物,旁观者不免提出一些问题:
第一,中信银行这么弯下身段做草根生意,赚钱还是赚吆喝?
答案很肯定,赚钱。从目前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利润构成来看,70%的利润来自于信用卡透支利息以及与信用卡融资功能相关的手续费、滞纳金等。经常使用信用卡账单分期偿还和信用透支功能,给商业银行贡献透支利息的群体恰恰就是那些月薪只有四千,而消费需求却超过五千的草根群体。因此,在淘宝、京东上转来转去寻求廉价商品和低利率信用工具的草根们才是银行信用卡中心的高盈利客户。中信把手伸向尚未拥有信用卡的支付宝和微信用户,赚的不只是吆喝,还有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第二,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信用融资业务,风险很大吗?
余额宝挣钱的门道有两个,大数据和大数定律。支付宝的透支功能也是基于此。中信的网络信用卡,用户之所以可以“即时申请、即时获准”,背后是利用了淘宝网购的信用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进行风险评级,确定授信额度。从数据分析的精准度来看,通过日常消费记录来分析客户的实际消费能力以及隐含在其背后的真实收入水平,其参考价值甚至高于传统信用卡客户提供给银行的收入证明、职业证明等,尤其针对海量客户的小额贷款,大数据的可靠性实际上是非常高的。
第三,这是一场信用卡革命吗?网络信用卡是否会冲击传统信用卡?
通过联姻,中信银行得到了海量实名制信息及信用数据对其发卡业务的支撑,而支付宝、微信则引进了商业银行成熟的一套风险管理体系,并藉此强化了客户黏性,彼此各用其长,各得其所,完成基因互换。从本质上看,网络信用卡在信贷业务经营的规则上,以及风险控制机制上和传统信用卡没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传统信用卡在产品品种和营销渠道上的延伸。因此,创新有一点,但革命谈不上。换一句话说,网络信用卡非但不会冲击传统信用卡,恰恰相反,它是银行信用卡抵御商业信用卡的新式武器。
如果说以余额宝为首的货币基金不断蚕食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强力倒逼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利率市场化,那么京东白条等电商虚拟信用卡的问世,则是直接冲击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面对互联网金融的严峻挑战。这就是中信网络信用卡诞生的商业背景。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林采宜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