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日前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保定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功能疏解,廊坊则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北京方面,为协调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也已成立区域协同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北京的功能疏解、产业目录等正在研究。“功能疏解”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个新词,但并不妨碍这个消息受到高度关注。从这样的消息中我们可以明确,北京和周边城市不仅自身的城市功能将发生变化,他们之间也将呈现新的功能布局和相互关系。这种新型的关系,将为城市群的布局和形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探索样本。
一直以来,首都是全国的行政中心,行政机构密集、行政资源集中的状态和趋势被认作是理所当然之事。即便是在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空气污染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的今天,行政事业机构也很少在转移和疏解的考虑中。而北京与保定的行动则显示,一定程度上的去行政化将是去“大城市病”的一个必然选择。以功能的科学化为主导思想,不是只有产业可以转移,有条件的行政事业机构也可以迁出北京,成为周边城市功能的一部分。
对于周边城市而言,如何围绕首都这个中心城市来发展,呈现怎样的承接功能和城市特色,也将面临新的思考和选择。面对北京准备向外转移的1000多家企业,廊坊市长冯韶慧也在日前明确表示不会盲目接收,“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产业,廊坊也不能要”。在这一点上,淘汰变成了搬迁,产业转移等于污染转移,我们在不少地方都有深刻教训。周边城市不做落后城市,要有长远的发展活力,就必须从这样的被动和短视状态中走出来,重新定义“承接”和“配套”的含义。
从全国来讲,这种中心和周边城市定位及关系上的变革,并不只是京津冀地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不单是北京,很多大型、特大型中心城市,功能和资源的过度集中已呈超负荷,任其加剧、死守不放,弊端早已显现。在此路径之下,周边城市的合作与配套功能也常常显得名义大于实际,缺乏竞争力和支撑力。各自为政,思路僵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和整体推进。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很长时间以来,成为了制约区域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打破这种定式,意味着中心城市不是唯我独尊,存优去劣,只把不能要、不想要的企业和发展模式剥离到外围;周边城市也不是只有牺牲生态、只做产业发展上的配角才能换来发展,坚持底线,推进全方位功能承接,方有鲜明特色和力量展现。
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在向纵深推进,城市圈、城市群的区域发展模式在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已经更为凸显。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整体推进,说起来容易,在现实中却亟须各区域发展上的长远眼光、大局意识和宽阔胸怀,亟须思想和路径上的变革。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李琼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