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哈尔滨市道里区爱建街道党工委工作人员为百名老人佩戴了“扶我卡”,这张卡功能很特殊,印有老人的身份信息、住址、救护电话等信息,卡的正面有“请您扶我”四个字,还有一句声明:被扶者后果与扶者无关!(6月12日《新晚报》)
从倡导助人为乐、关爱老年人生活的出发点来看,社区发放“扶我卡”的行为值得肯定,卡片上的相关信息,也给路人实施科学救助,联系亲属,避免意外提供了便利。由于明确表达了请求帮助的意愿,并做出了相应的免责声明,这张卡片颇有老年人出门“护身符”的功用。
但正如许多网友质疑的那样,“扶我卡”的法律效力,其实并不完善。首先,老人摔倒有不同情况,如果是被撞倒,民事权利受到侵害,追究法律责任是理所当然,如果是不慎摔倒,路人扶起只是好心施惠,本身不存在责任义务,又何来免责之说?或许,“扶我卡”的初衷,是想以“不讹人”的承诺,唤起路人“伸手扶”的勇气。但是,“被扶者后果与扶者无关”的声明,过于笼统,缺乏前提,在消除路人顾虑的同时,也留下了权利侵害的漏洞。
消除“扶不扶”的疑虑,不能靠老人无原则的“免责”,仍应尊重具体事实和法律。有过错者是否勇于承担责任,被救助者能否做到是非分明,执法者可否及时通过辅助手段还原真相,厘清权责。所以,与其将“扶我卡”解读成一项免责条款,不如将之视为老人对社会许下的诚信诺言:如果你伸手帮助我,我会诚信以待,绝不辜负善心。这既是表明了广大老年人对“讹人”事件的反对态度,也是在关键时刻提醒路人,伸出援助的双手,别当冷漠的看客。
其实,在我们这个有着千年敬老传统,倡导扶危助困的社会,“老人摔倒扶不扶”本不应成为一个议题,如果因为少数不道德、不合法的“讹人”事件,就对社会正义丧失信心,放任冷漠的情绪蔓延,是非常不智的。虽然细节有待改进,但“扶我卡”所释放的积极信号,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在消除人际隔阂、增强社会信任、尊重法律和事实的道路上,基层社区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包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安宁,毫不犹豫地,坚实而自信地大步向前。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屈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