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抗震时勇救7名同学的“小英雄”雷楚年涉诈骗被抓获。据悉,雷楚年被成都一所重点高中免试录取,却经常逃课打牌,月花销万元以上。由于“名声在外”,雷楚年吹嘘有“关系”,以帮人当空姐、进重点中学、买驾照等为名诈骗包括女友在内的21人共46万元。
理性来看,雷楚年从“小英雄”到“诈骗犯”轨迹的沉沦,还真应了一句老话: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雷楚年勇救7名同学的壮举,的确展示出了特定场景下人性的光辉,问题是一天抑或一瞬间的闪光,并不必然定格一生的光彩。更何况,对于当时只有15岁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走向还缺少必要的内控能力。
雷楚年诈骗归案后,他曾告诉办案检察官,他学习跟不上,觉得上学没啥意思,于是想通过各种方式挣钱。检察官觉得,雷楚年获得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后开始自我膨胀,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变化。显然,他的堕落与自身心智不成熟,在荣誉面前迷失有关,同时,也与家庭、学校缺少对他必要的引导有关,心灵成长缺失,“英雄”的浮云让他在半空中飘飘然。
爱之亦害之,在雷楚年跌落的轨迹中,还依稀窥见社会捧杀的氛围。雷楚年现龄不过21岁,短短3年间,诈骗20多起,诈骗46万。就手段来说,他骗人的伎俩并不高明,无非是有关系、能办事。为何上当者深信不疑?因为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下,“英雄”成了通关名片,在媒体的聚光灯下,褒奖让本是普通人的所谓英雄获得了本身能力不可企及的名利与待遇。正是这种对“英雄”非理性的推崇与溺爱,使光环有时会成为人生的负累。
英雄其实也是普通人,很多时候特殊场景下的壮举,都只是人性光辉的自然迸发,和个人能力、智慧,甚至完整意义上的综合品质没有必然关系。要把英雄当作普通人来看待,尤其需要避免制造“神话”的泡沫。善待英雄亦当避免过度的奖励,一味地让其价值条件化与显性化,使得“英雄”变成“特权”的称号,从而破坏社会规则,违背社会公平正义。我们需要英雄,更需要拥有健全人格的普通人,只有如此才能营造更利于英雄生存的社会土壤,才能让雷楚年式的悲剧不再重演。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木须虫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