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报系言论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楚天都市报:用“戴绿帽”倡导文明是挑战文明
发布时间:2015-08-06 08:56:02来源:荆楚网

  自8月深圳交警祭重招整治违法通行以来,行人冲红灯的违法成本显然不再是以前教育几句那么简单。冲红灯的行人被要求戴绿帽子、穿绿马甲在路口劝导其他路人。此举迅速引发热议,对于戴绿帽子一事,市民有赞有弹。不过,交警解释称,帽子仅仅是与马甲的同色搭配,并无他意。(8月5日《南方都市报》)

  虽然深圳交警部门所使用的“绿帽子”,其意为了跟绿马甲配套,并非一种刻意为之的惩罚措施,但是戴绿帽在中国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都是暗指“妻有淫行者”。在接受惩罚的时候,不少市民表示抵制,宁愿交罚款也不愿戴绿帽,认为这样的惩罚措施有损个人形象。

  明明是为了教育来惩戒,却激起了公众的逆反心理,整治交通违规的效果大打折扣,此类“好心办坏事”的劝导并不少见。比如厦门“你丑你横穿”的警示标语,乍一看,它确实十分吸引眼球,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标语实际上是通过激发人的羞耻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在“劝阻作用显著”之余,并没有值得回味的巧妙设计和人文关怀,其“简单粗暴”不仅忽视了受众的心理感受,而且与“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背道而驰。

  类似的警示标语早有不少,比如“小孩烧山,大人坐牢”、“汽车开得快,阎王最喜爱”、“你若酒驾,我就改嫁”。以上这几种教育警示的措施对于交通违规行为“雨过地皮湿”,治标不治本。不仅无法让违规者深刻反省,还会适得其反,于人们情感上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其潜移默化,无疑是一种可怕的累积。

  警示和惩罚就像冷水浴,恰当的冷水浴会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不恰当的冷水浴才会使人感冒,如何把握分寸非常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范例,对于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陶老先生没有严厉的训斥,更没有粗鲁残暴的打骂,而是用四块糖果适时对他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教育,最终感化他,让他认识到错误。

  教育性警示或惩罚的前提是对人的尊重,尊重是爱的表现。离开了对人的尊重,就谈不上任何教育。马卡连柯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当人感受到这份爱,这份尊重,从而才能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稿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徐蔚(评论员)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