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张贵峰:上海袭警事件的悲恸与困惑

发布时间: 2008-07-03 09:32   来源:    进入电子报
  7月1日9时40分许,一名外地来沪男子持刀闯入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用刀连续捅向多名民警和保安,随即被民警当场擒获。6名民警被送医院抢救无效牺牲,另有3名民警和1名保安受伤。经初步侦查,犯罪嫌疑人杨佳,男,28岁,北京市人。(《成都商报》7月3日)
  无疑,这是一起令人既十分悲恸惊骇,又备感困惑不解的事件。悲恸在于:其严重而惨痛的人员伤亡——5民警送不幸罹难牺牲,4民警和1保安受伤,仍在抢救和接受治疗中。据悉,警方已初步定性,认定此事为上海有史以来性质最严重的一次袭警事件。 为此,7月1日18时许,公安部政治部向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发来唁电,对不幸牺牲的5名公安民警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他们的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
  而困惑在于:如此让人惊骇莫名的严重袭警事件究竟“因何发生”,又“为什么能发生”?
  “因何发生”首先涉及的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光天化日之下,径直闯入公安局行凶杀人,而且一杀就是这么多名警察,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他的如此丧心病狂,胆大妄为?其背后支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犯罪心理,这种心理又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关于这一点,据最初的官方通报,杨佳是“因涉嫌偷盗自行车被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审查一事不满,为报复公安民警,实施行凶犯罪行为”,而在1日晚,这一官方通报已从上海公安局网站上撤下。作为一起重大袭警案件,在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完成之前,警方对于犯罪动机采取审慎的态度,应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也是必要的。
  但这同时,无形中也让我们对这起袭警案真正的发生原因更感困惑了——在简单、表面“报复”背后,还隐藏着怎样曲折、复杂的不为人知的悲剧生成因素。据了解,可能是出身单亲家庭(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的缘故,沿途遇到的女民警,杨佳都没有杀害,所刺民警主要是机关民警,年龄基本都在35岁以上。另据杨佳的父亲介绍,“儿子从小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谈,惟一的爱好是看书”,“2004年后,父子俩失去联系,两人从此再未见面”。(《京华时报》7月2日)
  而在杨佳的犯罪原因之外,站在被害人——公安部门的角度,更令人难堪、困惑的一个现实又是,这起惨案为什么能够发生,并且是如此严重惨烈地发生?从警察机关的角度看,作为“保护公民人身安全……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警察法》语)的执法机关,其自身的安保环境,照理应该是十分严密、森严的。既如此,一个孤身的歹徒何以又能深入其中,“如入无人之境”地明火执仗、长时间反复公然行凶呢?据报道,杨佳的行凶从办公大楼门口便已开始,纵火后先刺伤保安,接着在一楼大厅,又“刺伤4名正在办公不及防备的民警”,然后又“先后蹿至10楼、11楼和21楼,刺伤5名民警”,最终在21楼才被特警抓获。
  再具体从警察个人的角度看,一名歹徒便能在家门口连续伤亡近十名警察,坦率地说,警察自身的防卫、制止犯罪的能力,也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众所周知,近年来,强化“三基”,一直是公安部门在自身队伍建设中重点强调的内容,而这其中的重要“一基”正是:“苦练基本功”——“民警具备胜任岗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水平”。此一背景下,众多警察面对歹徒袭击,均“不及防备”遇害,悲恸痛心之余,显然又无法不让人为此深感遗憾、尴尬。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贵峰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张贵峰;上海;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