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紫荣:硬制度加“猛药”才能治出好作风
发布时间: 2008-07-08 14:36 来源:
进入电子报
据7月7日《东方今报》报道,河南省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河南省人民政府会议申报审批制度》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副省长内事外事活动制度》等三项制度,对省政府各部门及组成人员作出工作要求。其中规定,省长、副省长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全省性会议也将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作风建设已不是一个新课题,但仍犯着老毛病,甚至新毛病不断,且有与时俱进之势。某副镇长一大早不上班,开车直奔茶楼“斗地主”;某县几位主要官员在一水电站开工仪式上进行剪彩时,彩绸下惊现数份送给剪彩官员的红包;新官不坐“旧轿”,换位必换车成为“潜规则”;瓮安县一些部门和干部不敢面对群众,深入群众、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的力度不够,酿成“6·28”严重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如此种种离群众越来越远,离名利越来越近的“新作风”,正刺痛着人民群众的眼睛,伤害着人民群众的心。
为何优良作风难继承,“新作风”却层出不穷?问题出在制度建设上。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鲜明地把“推进制度建设”写进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必须“一靠教育,二靠制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风建设确实先后出台了不少的制度。但许多制度,要么原则性的话多,说教的多,操作性不强,只能贴在墙上装饰“门面”;要么有几条硬性规定,不落实,难落实,只能贴在墙上“应付应付检查,吓唬吓唬人”。
要治出好作风,还是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一要制度硬,明确、具体地提出干部该如何为民执政,硬性圈出干部的“雷区”,从根本上铲除滋生不良作风和腐败的土壤。正如河南省在“三项制度”中,明文规定“省长、副省长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要当地负责人到机场、车站及辖区分界处迎送”、“邀请省长、副省长出席会议、参加活动必须严格履行申报审批程序”等领导干部行为准则。二要拿出魄力下“猛药”,重拳出击整治作风,采用暗访、评议、调查等多种形式,将硬制度执行到位,推行作风建设问责制,摘除一些作风问题严重的干部的“乌纱帽”。
硬制度要落实,“一把手”是关键。“一把手”必须旗帜鲜明地站在“硬制度”一边,否则,一些不良作风就有了滋生的空间。上行下效,漫延开去。“一把手”带头落实好了硬制度,一些与领导相关的“新作风”,如“辖区分界处迎送”便失去了“市场”,也为下级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标杆。笔者十分钦佩河南省政府的勇气,项项规定直接瞄准“一把手”。河南省“一把手”为何与自己过不去?那是因为他们自身过得硬,工作敢碰硬,说话也就有了厚重如山的底气。
我们期待,更多的地方结合实际出台硬制度,拿出动力下“猛药”,治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作风,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紫荣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刘紫荣;郑州;作风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