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吴江:谁的校园?谁的北大?

发布时间: 2008-07-11 09:09   来源:    进入电子报
  倘若没有北大有效证件,7月20日至9月18日期间,就别想进北大校园。想在暑期到北大参观游玩的也将被婉拒。不过在9月13日左右,北大新生可持录取通知书进入校园。北大保卫部副部长邢劲松介绍,今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在北大举行,出于安全需要,北大谢绝暑期的个人和团体参观游玩。(《京华时报》7月9日)
  在生产生活中,“安全第一”想必人人耳熟能详。象牙塔内的大学,虽然风险系数要小得多,但安全所系,也同样是兹事体大,疏忽不得。更何况,对于国内顶级学府的北大而言,这个暑假还将承办备受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部分赛事,为了确保奥运赛场的安全,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当然更需做到严丝合缝、不能留下丝毫隐患和漏洞才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北大的“闭门谢客”实在是理由充分,所谓“安全需要”也绝非杜撰的借口,而恰恰是英明神武的未雨绸缪。不过,在笔者看来,校园的安全问题当然也不可小觑,奥运赛事的安保工作更需着力确保。但是,这“安全需要”恐怕并不能成为“大学禁入”的充分依据。
  首先,教职员工、全体师生固然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大学的主人,但至少对北大这类公立大学而言,却不仅仅是在校师生们的私人藏品,而是属于全体公众的公共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大的校门理应敞开,而不能因为公众没有在校师生的证件而被区别对待,乃至被拒之门外。此外,争创国际一流大学想必也是北大的理想和愿望。那么,按照国际惯例,很多国际一流大学不要说围墙,甚至连根栅栏都没有,开放的校园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大学公共意识与自由精神的具体体现,而反观有着自由与公共意识传统的北大,非但围墙森严,就连本就不大的校门,还动辄说关就关。在这方面,北大倒真是需要学习借鉴一下国际一流大学风度的必要。
  其次,依照北大的逻辑,似乎一旦校园开放,便必有安全之虞。于是出于“安全需求”的考虑,闭门谢客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唯一的选择。不过,同样面临奥运会的考验,民航、地铁、公交的安保风险和挑战恐怕要远远超过北大校园,依照北大的逻辑,岂不也同样可以祭出“闭门谢客”的招术来?假若北大安保策略真的被这般发扬光大的话,恐怕还真将成为一场荒唐的闹剧。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北大真的出于“安全需求”的考虑,也应该多虚心的学习其他公共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于进出校园人员的安检尤其是危险品的检查。而这个检查也不能只针对外来人员,在校师生也同样不能排除在安全隐患之外。不难设想,如此一来,北大保安部门的工作当然要多了不少挑战,工作量也要因之而增加不少,但较之一刀切式的“公众禁入”,这样的安保措施才更加到位和有针对性。可见,“安全需求”与“大学开放”并非水火难容,更非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有针对性的安保工作,不仅可以更有效的维护“安全需求”,同时也可以确保了大学校园向公众开放的公共性。
  综上所述,仅仅因为可能或潜在的风险,便“关门谢客、一禁了之”,实在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对于公民自由权利的侵犯。作为秉承自由与权利传统的北大,实在不应该在这一点上风格尽失。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江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吴江;北大;校园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