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司振龙: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只是第一步

发布时间: 2008-08-01 16:05   来源:    进入电子报
  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与此同时,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7月31日《人民日报》)
  笔者犹记得,2006年3月,温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的郑重承诺:“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两年过去,果如人愿,现今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而在此基础之上,又把相关政策及时地推向了城市,几年间,本国义务教育事业的确走过了一段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发展进程。伴随着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全面实现,在经历了22年的艰苦奋斗之后,我们事实上也兑现了另一个承诺,即1986年第一部《义务教育法》已写明——“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免费”的法律承诺。
  对此喜人光景,我们大可引以为豪,然而,当昔日愿景化为了今日现实,今日现实却又升华出了仍须努力的未来新愿景。在笔者看来,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我们固然值得为之自豪,但也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还有很多愿望藏于心间,本国的义务教育也诚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姑妄言之如下。
  首先,即便是实现了义务教育免费,却并不妨碍财政经费对其投入再多一点。众所周知,近年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年年都被列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我们不难发现,经费投入的力度也的确是在加大,但实际上目前却仍是不足的,尤其是对偏远的农村学校而言,更是如此。动辄被媒体报道推向社会舆论前台的“苦孩子、穷教育”等现象,恰为其写照。比如日前惹得公众一片哗然——贵州某小学教师兼校长李兹喜“日薪一斤玉米”,它实质上不过是农村教育经费普遍不足的一个缩影罢了。显然,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的目的,不在其形式,而在其舒缓民困的实质,那么,下一步,我们应当直面经费紧张这个更深层的问题,并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稳固国民教育的根基。
  其次,放眼未来,我们的义务教育战线也不妨拉得再长一点。当初,我们之所以把小学加初中的九年定为义务教育,其现实根据,一是全民文化水平的确不高,初中毕业已算中等水平。二是国家经济实力也确实有限,即使定为九年义务教育,真正全面实现其“义务”也是眼前的事情。但有目共睹的是,这两点过去的现实,已与我们当下的实际状况有了不小的距离。时至今日,我们若还把初中定为社会中等文化水平,其滞后自不待言。而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财政的连年“大丰收”,毋庸置疑,我们也有了足够的实力去拉长义务教育的战线。实事求是地看,笔者以为,至少我们当下可以考虑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视野。同理,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价值也不在于被定为几年这一形式要素,而在于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和知识能力,即服务于“科教兴国”的终极目的,那么,就此目的而言,义务教育九年显然已力不能及。
  与希望能够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扩展其涵盖年限同步,其实笔者还有第三个务必要说的心愿:期望这将来可能实现的两点愿景,或是即将实现的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之事实,不会构成相关学校自主权缩水的充要前提。国学大师、教育家刘文典先生有一传世名言——“学校不是衙门”。诚然,我们不可否认,在义务教育以及整个国民教育的现代化中,政府教育管理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有必要认识到,学校作为社会结构中的智体因素,只有让其自由、自觉、自主才能发挥其功能,而不可关在人为打造的华丽笼子里。质言之,若不实现这一点,其它的再怎么予以优待,其实都是白搭。而若想实现这一点,诸如惹人啼笑皆非的“推动京剧进中小学生课堂”,或经多方炮轰多少有点臭名昭著的“高效评估”之类不妨作罢。须知,本国当下最缺乏的物品,不是原油,也不是铁矿,而是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这一点非自主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不能为也。
  一言以蔽之,本国义务教育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初步实现了公众原有的愿景,也为国民教育后序列的发展奠定基石。但我们也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不少方面,我们依然有着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甚或是聊待弥补的诸多方面。那么,站在这九年义务教育免费这基石上,我们当放眼未来,放飞新愿景,并为本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再踏奋斗征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司振龙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义务教育;司振龙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