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化背景下看“中国画卷”
发布时间: 2008-08-09 09:32 来源:
进入电子报
先扯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事。
在西方主流的文化里,中国文化的元素并不多,即使有,也多半以负面的效果出现。比如龙,英文的“DRAGON”,在西方不少传说和影视作品中,龙就是邪恶的守护神。在一些大众化的文化产品中,黄皮肤的中国人,出现时,不是黑帮,就是毒贩,或者冷漠的保镖……二十世纪以来,文化已慢慢演变成为符号,符号后面,所代言或代表的文化,往往成为不同文化中贴上的标识——像商店里的产品介绍。除去上面那些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中西方对“符号”的误读并加以强化,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只剩下“功夫”和“熊猫”。
在此之下,一些受中华民族文化浸染的东亚国家,开始加紧了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上的掠夺,开始主导话语权。比方说“端午”、“太极”、“中医”、“除夕”……等,如果得逞,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大损失,在全球化下,你要重新夺回,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于是,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要经过西方进行改装后才能流行和普及,极易丧失了话语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打开大门,中国人对西方人的了解,已大大超过西方人对中国人的了解,有一个笑话是说,一些西方人,至今还认为中国人吸食鸦片,身着长袍马褂。
中国文化的普及,在全球化加深的情况下,就成了重中之重,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加上中国文化产品不能走上世界文化产品的前台(即使有,不过是后殖民主义文化,对西方主流的迎合,比方说张艺谋前期作品),以及中国的舆论宣传处全球弱势地位,迫在眉睫。还好,奥运来了,开幕式就必然承担了这个重任。这样,中国人大呼不过瘾,外国人看不懂,在某种程度上,却证明了这场开幕式的巨大成功。
我们看得不过瘾,是因为太熟悉,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就是这些内容,竹简、丝绸,国画,太极拳,缶……在外国人看来,应该是眼花缭乱,梦幻,神奇,神秘:原来中国除了功夫,除了熊猫,还有这样这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中国画卷,就开始了带领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初级之路。
从书房四宝“笔墨纸砚”开始,诵吟孔子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并影响中国及中国人数千年的文化范文:“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仅影响中国,还影响世界文化进程的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司南、造纸术、火药,西方文艺复兴,以及后来的海洋时代,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贸易的崛起,堪称古代没有武装化的“全球化”……到现代的钢琴师朗朗(西方文化符号),旁边坐着的小女孩(未来)……这是一场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并赋于这些元素新时代有指向性内涵的佳作!
这些意义,不仅在于推销中国的文化产品,中国的五千年,还在推销中国和平崛起、渴望融入全球的视野和理念。
另一亮点就在于,画卷中间的那段核心部分,经过“身体艺术家们”(我只能这么来形容)的绘制,小学生们的绘制,最后经过参加北京奥运会的,20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成员踩踏成五颜六色的画幅,成了最后展示中国在五千年文化之后,汲纳国外文化,发展自己文化的精华之作(个人认为,最后应加以特别展示)!而李宁,沿鸟巢一圈,经历了火炬在五大洲传递,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传递的路程,进行了浓缩。数千年的历史,与“祥云”数十万公里的五大洲传递里程,所有这些最后汇集北京,熊熊燃起……
可以说,应该感谢张艺谋,他深得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观和全球观,用一个“和”字,用过去,现在,还有未来,回答了西方的无端指责和责难。数万名演员,整体的表演,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感和纪律意识,还使得整个开幕式恢宏大气,振奋人心。
如果说,张艺谋拍成了好莱坞式的开幕式,国人自然大呼过瘾,但这……除了国人的一饱眼福之外,还有何价值可言?对于中国的文化与发展,在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发展,在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之下,有何帮助?笔者认为,这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短短不到二小时的文艺表演,应该给西方观众了解中国文化元素(混个眼熟)思考(看了今天一些外媒的报道,确实误读之深,了解还需时日),了解中国人的发展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开幕式,并不仅是给13亿中国人看的,更是给世界60亿人看的。
《我和你》,中国的刘欢与西方的莎拉布莱曼主唱的歌曲,更是渴望中国为世人了解的推销曲。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就交给北京这座现代化的城市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双建(荆楚网首席评论员)
(本文来源: 编辑:罗莎)
关键词:吴双建;北京奥运开幕式;五千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