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张西流:谁配得上“工人”的称谓

发布时间: 2008-10-08 09:50   来源:    进入电子报
  “工人”这个特殊的名词,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关键词”,曾经是那样的风靡和流行。
  那时候,工人是“领导阶级”,是农民兄弟的“老大哥”,一身笔挺的工作服,多么惹眼;一声“师傅”的称谓,多么荣光;哪怕是被叫做“徒弟”,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我们的几代工人,前赴后继地战斗在各种工作岗位,用勤劳的双手,生产出了多少国字号的工业产品?中国城市建设和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凝聚了多少工人的智慧和汗水?
  改革开放的春风,将中国经济从冬眠状态中唤醒;市场经济的大潮,冲破了陈旧落后的工业生产模式,也冲刷掉了罩在工人头上的光环。
  企业纷纷转制,“工厂”被“公司”替代。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工人,如今有的已经作古;有的光荣退休,在家安享晚年;有的被淘汰下岗,另谋生路;更多的则离岗创业,自己开辟一片新天地;真正能够坚守生产岗位的,已是凤毛麟角了。
  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工人已不再是城镇居民的人生目标了。于是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立志考入大学,获取高学历,以期成为领导和管理工人的“经理”、“主管”之类的“白领”或“蓝领”;于是,全国城市建设和工业经济,陷入了“用工荒”的困顿。
  关键时刻,又是我们的“农民兄弟”们挺身而去,农村富余劳动力潮水般地涌向城市的各个企业,成为生产一线的工人。于是,“打工”、“农民工”等词汇,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关键词”。
  农民工背井离乡,撇下老小,只身来到陌生的城市,虽文化程度不高,但纯朴、善良而又勤劳。他们渗透到城市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伫立在工业产品生产的最前沿,扛起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大梁。
  其实我们不应该再视他们是“农民工”,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成为城市大家庭新的成员,成为推进城市进步和发展的新生力量。
  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工人,理应受到城市的尊重和市民的敬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西流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张西流;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