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中国人口太多这是一个常识
发布时间: 2009-03-30 09:16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来自中国社科院的全国人大代表程恩富,提出我国应实施严格的“一胎化”政策,即“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的方式,实现人口素质的较快提升,从而赶上美欧日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力和人均生活水平,进而解决中国正面临的环境、资源、城镇化、就业等诸多问题。该观点引起反对声一片。
面对质疑,程恩富说:“这个问题引起大的探讨是件好事,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重大问题,任何形式的放松都是不可取的。”(3月29日《经济观察报》)某门户网站转载这个报道之后,网友跟帖很快就超过了3。5万条,可见受关注的程度。浏览帖子,多为反对程恩富的,甚至可以称为“围攻”。
我坚定地、旗帜鲜明地站在程恩富一边。这基于一个基本的常识判断:中国人口太多;幸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才控制住了呈几何级数上升的人口膨胀人口爆炸。人口太多,就要进行有效控制。中国控制人口的成就,是受到世界广泛称誉的。如果改革开放30年来实行的生育放任政策,那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是不可想象的。
我曾在《南方周末》发文,谈到不要轻言放松计划生育,否则后患无穷,随后就受到了各种攻击。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心理中,“多子多福”是一个持续了几千年的顽固想法,要改变它确实是很难的。不能否认,对一个家庭来说,夫妻俩有一儿一女,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人口结构。但是,历史上曾经的错误,导致了上几代人的生育失控,一生就生五六个、七八个,这是人口提前“透支”。比如笔者兄弟姐妹就有五个,确实多了,如果我的四个弟弟妹妹不是统统去了欧洲,那现在会是如何窘迫的生活景况。过去生育得太多,接下来几代人只好受点委屈——一胎为常态,二胎为特殊,否则人口超生的债是难以还清的。
无论从历史的宏观层面看,还是从地球的宏观层面看,人口太多都绝不是什么好事。我很欣赏一个谜语:“提倡晚婚,个个有份——打一字。”我本人就符合晚婚晚育、只生一个的政策要求。我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从微观个人看,你让我再多生一个我也实在不愿意。现在养育一个孩子,负担多么沉重!经济的负担、教育的负担、就业的负担,沉重得只有父母自己知道。你问许多城市家庭:为什么只生一个?实在不难找到答案。
我有位朋友,组建家庭后明确宣布不要孩子,要做“丁克家庭”,我表示了支持与赞赏。在发达国家,“丁克家庭”早已是常态。发达国家为什么没有人口膨胀,甚至是人口负增长?难道人家就不是地球人、没有“人性”吗?非也。重要的区别,就在文化差异。人家可没有“多子多福”的文化观念。
有的专家在玩弄概念,说他并不反对计划生育,只是反对“强制性计划生育”。或许,“计划生育”这个带有“计划”色彩的历史概念不是太好,但也有“优生优育”的提法,总之,不要生育得太多。人口太多,地球不堪重负;人口太多,国家不堪重负;人口太多,社会不堪重负;人口太多,家庭不堪重负;人口太多,个人找不到工作不堪重负……这在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已经成为事实。
看过美国著名电影《贫民富翁》吗?这个反映印度贫民窟生活的影片,很震撼。如果说人口第一大国是个“光荣称号”,那我们宁可把它送给别人。不久前有消息说,印度人口控制计划失败,将成第一人口大国:尽管人口控制政策已实行多年,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也希望自己的家庭只生两个孩子,但总体而言,印度试图控制人口大幅增长的愿望已很难实现。印度人口在2008年超过11。3亿之后,这种担心就出现了。印度国家人口委员会承认,截至2010年的国家人口控制计划已经接近于失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8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指出,估计到2050年时印度人口将达16。58亿人,超过中国同年的14。08亿人,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换言之,越落后越生,越生越落后。只要政策不失误、思想想法不进入误区,那么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观念的革新,中国赶上发达国家“少生优育”的理性常态,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迅雷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徐迅雷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