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叶雷:时评圈要向王小波学习

发布时间: 2009-07-06 16:33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好久不写时评了。之所以不写,是下定决心“停笔养文三两天”,读读书,充充电。
  这几天读《王小波文集》,王小波在1995年的时候,也就是他四十三岁的时候,写了一篇随笔,题为《写给新的一年(1996)》。在文中,王小波引用别人的三句话,对解释当下的时评圈子的乱相,颇有启发。
  一句是他的老师说的,是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话是这样的:“理想主义的光辉已经暗淡,人类不再抱着崇高的理想,想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是把注意力放到现实问题上去。”
  第二句话是他引用的法国一位政治家的话,话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二十岁时如果不是激进派,那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假如他到了三十岁还是个激进派,那他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第三句话是他引用的罗素的话,话是这么说的:“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建设性的工作。人能从毁灭里得到一些快乐,但这种快乐不能和建设带来的快乐相比。只有建设的快乐才无穷无尽,毁灭则有它的极限。夸大狂和自恋都不能带来幸福,与此相反,它正是不幸的源泉。”
  所谓时评,估计还没有准确的定义,大概是针对新闻的议论性文字。注重评论,是当下传媒世界的一个国际性特点,中国的新闻媒体,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广播等,无不非常重视。正因为重视,再加上中国圈子化生存的特色,于是就产生了时评圈子。
  中国的时评圈子是残缺的,主要有编辑和作者构成,受众基本上不参与。这也是目前时评“半边热”的真实写照,媒体重视,读者的阅读率也往往不及其它版面。浮出水面的时评圈子,分为高端的和低端的,高端的主要由知名时评编辑和知名作者构成,他们尝试精英化之路,尝试俱乐部式的生存。低端的时评圈子,以一些地方小报编辑、三四流作者为主,联系他们的纽带,主要是QQ群和时评论坛,台海网的“时评人家”论坛可视为标志性的载体。
  我要说的时评圈乱相,主要是指低端的时评圈子,原因是我曾经也在这个圈子混过,比较了解。对高端的时评圈子,虽然也参与过,但毕竟经验有限,而且在那里,更多的是“和谐”,乱相较少。
  时评圈乱相之一是时评作者大多数不是为理想而写作,而是为了稿费而写作。所以,很少仰望星空,也很少脚踏实地,抄袭、借鉴、搜索是成文的主要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首先是一个经济人,思维方式并不需要过多指责。只是,一个民族,特别是具有公共知识分子角色的时评人,半悬空中,是非常危险的。至少对时评媒体来说是如此,虽然时而不时有媒体开出时评版面,但不少时评版面却不时地改版,甚至关闭,就是证明之一。
  时评圈乱相之二就是时评的目的多数不是建设性,而是为了否定而否定,为了创新观点而创新观点。低端时评圈子里面的作者,时评绝大多数仅仅是副业,职业成分相当多,既有公务员,也有教师,既有个体户,也有国企职工……他们为了否定而否定,有时甚至是歇斯底里般的,他们为了创新观点而创新观点,不少时候是钻牛角尖,根源在于缺乏理性。这部分作者,绝大多数都是30岁左右的,本应是将激进和理性结合最好的时期,可事与愿违,这也就注定了这一部分作者,包括我在内,是注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
  时评圈乱相之三就是无论是编辑编时评,还是作者写时评,都不快乐,都不幸福。原因很简单,批评是毁灭性的批评,同行攻击是毁灭性的攻击,没有发展的眼光,没有双赢的思维,没有改良的愿望。文革是不幸的,可令人悲哀的是,如今不少时评人还沉浸在文革的幻觉里。他们的幸福感被毁灭的思维所限制,他们在夸大和自恋中沉沦,一步步迈向不幸的深渊。
  王小波引用的三句话,很好诠释了当下时评圈的乱相,也指明了时评的方向。王小波是十三年前引用的这句话,我是十三年后转引王小波的话,对比一下,内心愧疚,奋而继续读书。
  稿源:荆楚网
  作者:叶雷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叶雷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