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帆:“被就业”揭示的真实尴尬
发布时间: 2009-07-17 13:26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网民的智慧一再证明汉语的博大精深,继“被自杀”后,他们又发明了新词——被就业。有网友称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7月17日南方都市报)
谈到就业率的问题,我经常想到两则故事。第一就是《皇帝的新装》,到底皇帝有没有穿衣服?皇帝自己富丽的华盖下游行,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可是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声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人们恍然大悟;另外一则,从前有一个国王是个秃子,这个秘密只有他的理发师知道。理发师不敢对任何人讲,有一天,他实在憋不住了,跑到屋后山坡上,在一棵梧桐树下挖个洞,对着洞里大喊一声:“国王是个秃子。”然后赶紧用土埋掉。过了一些日子,秘密传到了梧桐树上,风一吹树叶都哗啦啦地响,重复着:“国王是个秃子!”
再回到就业问题,到底有没有“穿衣服”?到底是不是“秃子”?口径无非两种:官方和民间。该如何回答呢?相信大家心知肚明,甚至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在此我就不做模仿了。我向来对官方统计数字不怎么感冒,不是不关心而是感觉太花哨。“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这是教育部公布的数据。随后我随机百度了几个省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30日,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8。15%,高于去年同期水平;7月10日,江西省教育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就业率达到78。03%;截至7月1日,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1。93%;7月16报道,山东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7。9%。不禁惊叹,教育部没沉住气,报的数字太低了,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形势一片大好,再等几天,统计数据会更鼓舞人心。
如此形势大好,怎么会出现“被就业”这样的另类呢?我会用“头热脚凉”来形容,“头热”的是各级领导,“脚凉”的是毕业生。很多学校的做法是一样的,学生毕业有最后期限,限时扫地出门,然后把数字往上一报,放假了。就业率造假有很多方式,例如瞒报数字,偷盖公章,过程和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漂亮的数字。试想,如果教育部公布数字是90%,各地方会报多少呢?这就是所谓的“目标趋向”,使劲往前凑。
在故事中,皇帝说了:“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国王是秃子,但是不能说,否则就会被杀掉;教育部也说了:“就业率明显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区分情况,原则上要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低增幅。有的省明确规定就业率低于30%的高校专业停止或者隔年招生。”前者导致的是满朝文武睁眼说瞎话;后者导致的是很多人被“被就业”。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千帆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李千帆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