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胡胜华:“欣赏欣赏”韩寒的水平

发布时间: 2009-12-11 14:4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这阵子,韩寒风头很健。不但见之于广州的《南都周刊》,并且见之于美国的《时代周刊》,前者定位了“公民”,后者定位为“文坛坏小子”,一时间“当代鲁迅”、“公共知识分子”的帽子,四处结网,一些论坛上的拥戴者固不必说,就连大学的什么教授学者,也自贬学格、不怕老丑地摇舌鼓吹,令人差点以为真的产生了“洪水猛兽”,可以衬托这个“三个代表”的和谐时代,不禁欣喜。然而,仔细一看,却又哭笑不得。
  基本上,韩寒的文字有一股小格局,不外是用俏皮的、或牵强的措辞来迎合社会心理,说说日常常识,骂骂政府的“就那些鸟事”,宣泄人们压抑的情绪,再不济就拿粪帚扫人、拿泡妞说事,没有什么存货和现货,所以只能靠嘴皮来作秀,谈不到深度和广度。不但没有深度和广度,稍能思考的人,只要略加分析,便可指出其漏洞百出。这可能与他过分追求文笔有关,实际上,在我看来,事实和见解比文笔还重要。然而即便是在文笔上,他俏皮有之,文采却谈不上。至于事实和见解,更每见其罔顾和浮薄,我随手举几个例:
  一、在《参考消息》中,韩寒说:“建国大业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当年我党攻克上海,宋庆龄有点犹豫,我党问道,这套房子怎么样?黄金地段,超大户型,军队物业,独栋带花园,开发商装修,特批永久产权,送给你了。宋庆龄就被搞定了。影片告诉我们,想要搞定女人,还得靠房子。”云云。——事实上,这完全是恶意附会。只要看过“建国大业”的人,都会发现,“建国大业”明明说的是在中央几番诚挚邀请之后(毛说:宋不来“天缺一角”),宋亦感于“共产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邓又说将房子给宋,于是北上,没说宋就是被一栋房子搞定的。何况,在历史上,宋庆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正义和勇气俱佳,决非区区房子所能搞定者。可是,经过韩寒的一番泼墨渲染和刻意编排,立刻显示出宋庆龄就是被高级物业摆平的一俗物,试问这是何居心?把“建国大业”中根本就没有表现出来的意思,硬栽在它头上,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这既是对事实的不尊重,也是对宋庆龄的侮辱,作为一个写作者,这显然不是负责任的表现。
  二、在《一条船上的人》中,韩寒说:“建议从中小学生就开始进行游泳课的训练。会不会游泳应该作为毕业标准。当然,我到现在还没有学会游泳,必须也要去学习。需要取代的是什么课呢?不是将游泳课合并入体育课,体育课是一定要保留的,但是要取消思想政治课。我们上了十年的思想政治课,学习了这么多的鸟毛,除了建起了一个鸟巢以外,我们学到了什么?社会风气依然很差,这说明思想政治课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是完全失败的,而且因为内容枯燥,编写乏味,观点虚伪,文笔干涩。而作为洗脑专用课程,它无疑也是相当失败的,因为他需要强加背诵很多完全没有记忆点的内容,反而引起了无数青春期少年的反感,乃是过滤词的巨大失算。” ——这段话中的问题是很明显的。一、所谓“我们上了十年的思想政治课,学习了这么多的鸟毛,除了建起了一个鸟巢以外,我们学到了什么?”云云,完全不符合语法。为了措辞上的俏皮,把个“鸟巢”刻意拉进来陪绑,可谓牛头不对马嘴,把无聊当有趣。二、韩寒把社会风气变坏归结于思想政治课,这更是不懂逻辑的表现。试问社会风气之坏,在中国历史上,哪朝无之?毛泽东时代社会风气很好,是不是说明当时的思想政治课成功?是不是要恢复当年的教育方式?韩寒的逻辑就好比说,一块土地施了那么肥,但最后收成还是很差,这说明施肥是完全失败的,能这样说吗?显然不能。因为影响土地收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气候、天灾、人力等。况且,你说现在社会风气不好,证明了思想政治课失败,那反对者同样可以援引这样的逻辑,说“那些大学生正是因为上过思想政治课,所以去救人了;那个老头捞尸要钱,恰恰就是因为没进过大学,没上过思想政治课,这证明思想政治课之成功”,试问这样一来,谁更有理呢?更何况,思想政治课应该取消,根本的理由,乃在于它本身是政教不分、是党化的、是教条的,乃在于它本身就是问题,而不是什么教育方式不好——让你只学到“这么多的鸟毛”,更不是什么教材编写很烂——让你青春期逆反。就这种见识水平,还能论政吗?
  至于他说“这其实就是一家政府背景的企业,‘荆州市长江水上打捞有限公司’,写的很清楚了,荆州市长。当然,这个也可以向荆州的吴局长了解一下。说不定大家都有股份。只有政府背景的公司才能又垄断又黑”。但是,“我只是在猜测,我没有证据”。这不是胡搅吗?一篇靠“猜测”写的文章,能有什么价值呢?事实上,打捞市场本身很狭小,很难容纳多家公司并存,在全国只有北京有两家以上的打捞公司来,价格还有一些竞争,而大多数的城市,基本上都只有一家公司来做,价格就随公司自己来定了。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虽然有“大的大贪,小的小贪,官商公贪”的现象,但你不能把所有的市场行为都归结为政府在后面搞垄断、都怪罪于他们参了股,虽然一些政府的确很黑心。
  三、在《公民韩寒》中,韩寒说:“郭敬明提供的道路不能让人开心,他告诉人家爱马仕有多好,但是以他的读者的购买力,可能买本他的杂志都够呛了,你给他灌输这种思想,而且看他书的孩子还小,多是90后,他给他们灌输这样的价值观是不对的。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分对错,但是分贵贱,他灌输的价值观是很贱的价值观。真正的价值观是你有一个理想,可能物质实现得了,可能物质实现不了,但是他给的价值观是最纯粹的物质。这个本身也没有问题,因为每个人都追求物质,但是你要给人提供一个渠道,你要告诉人家怎么样满足,他没有告诉人家这个。好像每个人生出来都是富二代,都不知道哪里来的钱,他没有告诉读者这些东西的获取要靠个人努力。他个人是很努力的,他应该告诉读者我郭敬明很努力,而不是生来就有财富。”——这段话,概念不通、逻辑混乱:第一、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观念、一种对价值的观念,它当然分对错。第二、韩寒说“真正的价值观是你有一个理想”,但郭敬明的理想是“纯物质”的,“这个本身也没有问题”,可见作为一种价值观,郭敬明的价值观并不贱,因为“每个人都追求物质”。但这样一来,韩寒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第三、令韩寒不满的,其实不是价值观的贵贱问题,而是价值观的输出问题——郭敬明在炫富的同时,没有告诉读者他的发财是靠努力而来,这就是他的问题。韩寒的批评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我觉得在价值观的输出问题上,他和郭敬明其实是半斤八两。因为韩寒在耍嘴皮子作秀的同时,也没有告诉读者他的一些正确的观点是靠吸收知识、勤于思考而来,反倒强化那是“天生”的,结果竟然有笨蛋真的相信了!例如有周筱赟者,在香港《明报》上发表《韩寒是不是当代的鲁迅?》,说自己“我本来以为,任何思想都是有来源的,都不可能天然产生”,但是“自从我和韩寒认识之后,有了一些私人往来,我才发现这样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深刻的思想不一定要通过阅读大量书籍获得,而可以天然产生。”多好笑啊!人的深刻思想居然能“从天上掉下来” !由此可见,在误导“90”、“80后”、乃至“70后”后一点上,他们两个“杰出青年” 的卖弄与不负责任,正好是宝一对呢!至于他们在扮相上,更别无二致,一个喜欢装酷,一个喜欢装腔,虽姿态有异,然卖脸则一,的确超鲁迅而越之。
  四、在《一封信》中,韩寒像个学究一样,装着老成地分析说:“钓鱼事件的结果是政府处理的非常搪塞。昨天,张军收到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不具引)。恕我直言和一家之见,我认为此信并非出自钓头之手,这封信逻辑强大,言简意赅,甚至前面一段身世简介还带有一定文学性,主题潜伏极深,属于从上往下式的控制,也就是说,信的作者一直是在以控制的笔法写这封信,断句比较短,逗号比较多,说明作者想靠打散长句来竭力掩饰自己平时写作的风格。”但是,在后面他却又有这样一段:“那么这份信是谁写的呢?他可能是最不愿意让这件事情过去的人。他可能真的是个有文化的钓头。他可能对于使用舆论有一定的心得和野心的人。他可能是可以通过这样一封信获益最多的人。他也可能是个看热闹的人。他可能是一个想再推动一下此事的热血公民。可能是一个受了气的政府工作文员。他可能是法官。他也可能是律师。他可能是原告。他可能是被告。”——这两段话,一说“我认为此信并非出自钓头之手”,一说“他可能真的是个有文化的钓头”,可见他所谓的“直言和一家之见”,是前后矛盾的。而且,在第二段中,他出笼大量的“可能”、“可能”、“可能”,这就与猜谜无异(他怎么老是靠猜?)。既然是猜谜,谁又不会呢?又比谁高明多少呢?
  以上随手举例中,韩寒的错误,可粗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符事实,一类是不合逻辑。这两种错误,对于一个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的人来说,是很自然的。可笑的是,很多人对这些触目惊心的错误,却看都看不出来呢,只知一味叫爽,全无分析,足见他们思考能力之糟糕,已在水平线之下。(至于其他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例如韩寒在《必须竖中指》中说:“以前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弱势群体要在窗上挂横幅,要用跳楼来讨工资,我想,有很多正当的途径可以解决啊。现在才知道,真的没有什么途径,当还算不那么弱势的我面对一个半官方机构的时候已经无能为力,何况纯弱势群体的老百姓面对官方机构了。”这岂不也可笑吗?韩寒常以早早自食其力自骄骄人,然而都快三十岁的人了,混了多年社会,犹不知稼穑之艰难与现实之残酷,等到自己受了点小欺负才知道,可见其一路虚骄幼稚。)
  当然,你可以说对于一个独立的青年人来说,不应该如此苛求,他能勇敢地刺破点谎言就已经不错了。但是,我所见的,已经不是客观的对待,而是其个性的虚伪与神话的蔓延,这就很可悲了。事实上,无论是对哪种文字、那种学说,正确的态度,都应该是批判性的接受。被官方的宣传牵着鼻子走,固然天真可爱;然而被挑逗性的话语拉着“老二”走,也同样难逃傻鸟之讥。幸运的是,在韩寒的文字中,主要的是上面这两类错误,我相信这是他刻意藏拙的结果,因为在他的存货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有任何知识上和理论上的东西,也看不到常识以外有任何规范的论证和思辨。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这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需要对前人的思想进行研究,决非靠禅宗式的“顿悟”所能“速溶”,而对于一个不读书的人来说,在这方面,一旦出手或涉足,弄不好不特毫无还手的余地,甚至一败涂地呢!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胜华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胡胜华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