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秋菊:“ 三五年干部”风吹不得
发布时间: 2010-01-19 08:5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最近几年,在县区干部中有种说法:“各领风骚三五年。”言下之意是,地方官员换得勤,有无政绩,是否升迁,三五年即见分晓。同时,“各领风骚三五年”,这话还有更深层的意思。由于只做“三五年”时间,所以在这些干部中“拍脑门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是常有的事。于是很多人把这类只顾眼前、不管长远的干部戏称为“三五年干部”。
政府干部,特别是区县底层干部常常被称之人民公仆,那么既然被称之为人民公仆就应该为民想事,为民办事,并且是办实事。但是由于官场竞争激烈,三五年后,当初一起进的部门的同事总是能分出个高下来。为了“爬得上,调得高”,这些干部们也就只好充分的利用这三五年的时间了,他们要将这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事业“当中去。那么,在职的时候为了追求政绩,为了表面意义上的赢取民心,”三五年干部“们就不惜自己的承诺,不管今后的发展,不顾现实成果,只要能在其在职期间甚至当年评定考核中显示成绩,那么”三五年干部“们就可以不择手段的保证,不加思考的决定,不顾今后发展的拍板。
诚然,我们不能苛刻的要求干部们都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是既然做了为老百姓做事的行业那么就要敬业。不能因为我们的那些”三五年干部“不在那个岗位上了,曾经的拍胸脯保证也就随着”三五年干部们“消失了,前一任”三五年干部“走了,新一任”三五年干部“就以”不知情,我当时不在职,我没保证“为由将那些”往事“遗留,”三五干部“们当时雄心壮志的保证变成了如今的”无头案“,最后石沉大海,消失不见。如果这样,我们的干部算是真的“为民找事了”。面对目前出现的“三五年干部”现象,一方面,可以肯定干部们想为百姓做点事的想法;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呼吁”三五年干部“不要再开空头支票,不要再忽悠老百姓,即便是做时间上的三五年干部也要真正做出个干部的样来,不要只顾当前利益,只想其在职期间的政绩效益,而不顾今后社会的发展,不做真为老百姓的事。
稿源:荆楚网
作者:邓秋菊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邓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