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徐迅雷:反先进文化的“代表”

发布时间: 2010-02-01 09:3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电影《孔子》,与孔子本身,绝对是两回事。
  座位就在我旁侧的我的同事,去影院看了电影《孔子》,是晚上10点那一档。他回来跟我说,整个放映厅里只有3个人,除了他,还有一对情侣。严格来说,那场只是他一个人的“专场”,因为若是放映别的什么鬼片,那对情侣那时大约也照例会坐到那情侣座上的。
  哈,哈,哈,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愉快地发出了“三笑”。我是发誓不去影院看《孔子》的人。我“用脚投票”,对电影《孔子》表达我的意见。看来用脚投票的人不少,大抵是我的同思同想同道者。我不看《孔子》,原因说来再简单不过:1月22日那天是我的休息日,我正想着去看电影《阿凡达》——我够落后的,到这一天还没去看,不过岁末年初也实在太忙;当我欣欣然拿起当地报纸,翻到《超级看台》版面“今日院线”栏目,大吃一惊:统统都是《孔子》,根本就没有普通版的《阿凡达》!此前的“传言”不幸言中,《阿凡达》真的被《孔子》“赶下台”了!
  当初,听到那“小道消息”我就很生气。你电影《孔子》是嘛玩意,你如此上线上映,程序正义在哪里?都什么时代了,你光凭计划政治、行政垄断、指令看片、官方宣传,就能“一片风行天下”么?你以为人家《阿凡达》是“孔老二”——《孔子》的第二啊?我心中的这些气话,当然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我是期待2D版的《孔子》与《阿凡达》能够同台竞争的,那样《孔子》的票房即使失败了也是“虽败犹荣”啊。可是,现实是,《阿凡达》真的活生生“被下线”了!
  被下线就被下线吧,我在当今中国生活那么多年,当然知道什么叫中国特色。官方如果很干脆地说,我们就是要保护自己的“民族电影”,就是明确这么干的,那我也没太多意见。想不到的是,中国著名的老话此刻再度复活了,那就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在新闻报道里我看到,官方说2D版《阿凡达》下线是“市场淘汰的结果”;而女导演胡玫则说那是《阿凡达》在“自我炒作”。婊子就言自己是婊子,是穷可怜的,我也抱以同情;可偏偏睁着眼睛说瞎话,这真让我经受不住。
  凡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他们就不爽,就要反对——这是中国管电影电视那一彪人马最擅长干的事。他们就喜欢、也最擅长反对这个、禁止那个。世界的电影文化先进一步了,他气不打一处来;民间的电视文化先进一步了,他也气不打一处来。从长期以来的做法看,他们如此对付《阿凡达》,不算是“临时性强奸”。譬如过去在电视领域,《超级女声》很受公众欢迎吧,万人空巷来收看,他们就坚决予以反掉;譬如赵本山的小品算是可乐的吧,可是赵本山忿忿地说了,多可乐的小品在审查官那里都笑不起来,审查永远是这样的,观众都笑翻了,就他们几个审查者“脸永远是青的”;譬如现在这舶来品电影,一部美国佬的《阿凡达》竟然出现“一票难求”,甚至黄牛也参与倒票,对《阿凡达》的盛况,他们看着也生气,也要坚决反掉……在他们眼里,人家“境外媒体”多反动:《纽约时报》网站文章说,“孔子将阿凡达挤到一旁”;《华尔街日报》也称,“《阿凡达》在中国飞得正高,却被剪断翅膀”……
  我想,孔子如果见到《孔子》,他恐怕会脸红;孔子如果知晓电影《孔子》是用这种方式“上映”的,则一定气得吐血。“沉闷、平淡,太没有意思了!我本来是冲着周润发去的,不是冲着孔子去的。看了电影《孔子》,对孔子更没兴趣了。”我的同事这样评价。这就叫“倒胃口”。我看到有影评说,电影《孔子》是“寡味的虚构”、“干巴的弟子形象”,甚至“不惜从三国故事里偷桥段,把孔子写成了诸葛亮”。学者鲍鹏山看后很郁闷,他一下便指出5处印象最深的常识性错误,比如孔子的儿子孔鲤,被写成了孔锂。还有报道说: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工作部,包了一个整场;获得赠票的,主要是兼任学校“德育辅导员”的研究生们,他们却没被这部标榜为“儒家文化和孔子精神大制作”的电影唤起足够的共鸣。
  演孔子的周润发,自信满满、从容不迫地在宣传会上说,看了《孔子》“不哭,不是人”。我的去看了电影的同事说:“我做了一回不是人。”这就叫“口碑”,好差立判。
  这个叫胡玫的女导演(我这里提“女”字,并无歧视女性的意思),当年洋洋洒洒导出电视剧《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就被有识之士嗤之以鼻,帝王剧的泛滥,让人深切明白“扫皇比扫黄更重要”。这般崇拜“王朝”、“大帝”的导演,能鼓捣得好“孔子”么?如今胡玫不仅欣欣然自以为是地弄出电影《孔子》,还弄了一本名叫《孔子》的书,堂皇地上市。我在新华书店一楼大厅醒目的位置看到了这本大著,拿起来翻翻就扔下了。
  我挺佩服孔子的,我热爱古老而遥远的《论语》,这都毫无疑问。但商业化、行政化、垄断化的电影《孔子》,绝不是孔子,怎么吹也没用。有报道说,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以近1分钟的篇幅介绍《孔子》——这是动用行政资源、宣传资源进行鼓与吹的必然情景。可是,你动资源,百姓就能动情么?你吹什么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啦,什么电影史诗啦,观众就买账么?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好的就是好的,孬的就是孬的。给《孔子》打分,有的自称是孔子多少多少代孙的,说给打70分;有的公众人士则干脆给打了一两分的接近零分。呵呵。
  当今中国,在《阿凡达》与《孔子》面前,在“文化管理”中,有一批代表了反先进文化的文化官。他们忘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们忘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忘了,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们忘了,和而不同……我真的对他们很佩服,以五体投地的姿态表示佩服。
  电影《孔子》,是什么“主旋律”?如此发行推销《孔子》,是什么“先进”的做法?先进文化是两千多年前的区区《论语》,而不是当下的浩浩《孔子》。文化先进与否,显然不是自诩的,不妨问问:包括读者、观众的大众们,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看了高兴不高兴?不过,观众如此上了“先进文化”一当,那即使不算“光荣”,也算“伟大”吧。
  在一面名叫文化的招摇的“旗帜”上,有人就喜欢涂上“先进”两个大字。他们才不管“主旋律”变成了“左旋律”。可是,这些“圈内人士”,毕竟是心虚的。他们就害怕观众不买账,不买“先进”的账。这不仅“主旋律”难弘扬,自己进账也不丰厚——岂不是“双输”?
  奇怪的是,相比之下,拍电影《孔子》的“皇帝”们似乎不急,而那些所谓代表先进文化的“文化官”们可够猴急的。我看到京城的一些“主流”媒体,逢《阿凡达》必反,步调很一致,不断推出大作,要努力把《阿凡达》给打压下去,甚至批判观众,说什么“一出名叫‘围观阿凡达’的荒诞剧”。他们大概忘了,这实际上是“小骂帮大忙”,你怎么动员专家、发动媒体进行《阿凡达》大批判、《孔子》大鼓吹,最终都没有多大效用。
  其间有个插曲是,张家界风景区闹出了个“更名风波”,结果受到先进人士的猛批。人家《阿凡达》多么洒脱,他们将你们的张家界、黄山、漓江,作为取景的素材,弄得那么美丽。“潘多拉很远,张家界很近”,美国佬不是利用电影,宣传你的山水风景吗?张家界景区挺聪明,动作也迅速,搞了个活动,将“南天一柱”(亦叫乾坤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这可让一些人受不了了。网上爱国粪青,就上升到“崇洋媚外”、甚至“卖国求荣”的高度;有关官员更是狠批“炒作”。
  央视的主旋律评论家白岩松,黑着镜框,皱着眉头,白着眼睛,在《新闻1+1》中狠批张家界“改名”,用足了“文化不自信”“文化的腰怎么这么软”“挺搞笑”“演变成一个很大的笑话”“荒唐”等等语词。怎么不想想,美国人是不是也该狠批自己的国产电影《阿凡达》,竟然采用了外国——中国的山水形象?为什么哈利路亚山不用自己国家山脉山峰作原型,这个难道不是“文化不自信”么?科罗拉多大峡谷、尼亚加拉大瀑布、黄石国家公园、密西西比河……哪个不可以成为《阿凡达》里潘多拉星球上“漂浮”的山水风景?《阿凡达》导演卡梅隆,你还算个大导演么?你怎么这么不爱国?白岩松如果坐在美国的头号电视台里,是不是也会用足文化不自信”“文化的腰怎么这么软”“挺搞笑”“演变成一个很大的笑话”“荒唐”等等语词,狠批卡梅隆、狠批《阿凡达》“如此崇洋媚外”,“傍”了张家界?
  那些听到“南天一柱”更名消息就气不打一处来的人,当然是认为自己最代表爱国,最代表先进理念,最代表先进文化的。
  我不管“南天一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是不是民间行为,我觉得那无非是给取了个“外号”,非但没有出卖中华民族的什么风景文化,反而是“帕累托改进”——在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对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进行调整,使一些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状况没有变坏。不管你怎么反对,我相信今后游客来到“南天一柱”前,导游一定会介绍说:这个“南天一柱”,另外一个名字叫“哈利路亚山”,就是电影《阿凡达》中那座漂亮山峰的原型……大家都会含着笑,津津乐道。
  文化产生有地域,文化传播无国界。代表先进文化,总不能仅仅是代表“中国的先进文化”吧?总要代表世界性的、普适性的先进文化吧?还有,先进与否,也是相对的,因为进步是一步一步的,比原来、比他人先进一步,也可谓先进。一些创作,不就是大众文化中先进他人一步吗?可为什么在有些文化官哪里,就成了反对的对象呢?
  不过,市场总是很无情的。那么,观众“用脚投票”之后,你还可以动用公帑包场啊,让全中国的官员公务员统统看一遍,接受主旋律的熏陶;也可以让全中国的师生包场,接受最伟大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孔子》就不用钻“空子”,就能把票房给堂堂皇皇地弄到天上去了。
  原来中国电影、中国文化的繁荣,是可以依靠行业贸易保护主义给保护出来的,这简直是太简单了。而贸易保护主义的终极顶点,就是闭关锁国、绝不开放,那么,为了你的文化的繁荣与昌盛,就赶紧这么干吧!干吧!干吧!
  呜呼,在一个开放时代,一些文化窃权并窃利者,把持着文化的大门,真像那持大刀的门神,进去出来皆要他们“审查通过”。如是如是,他们终究成功地成为了反先进文化的代表。我热烈地祝贺他们。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迅雷(不得转载)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徐迅雷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