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内,四川省首届性教育辅修师范专业开班仪式在这里举行,继首都师范大学之后,成都大学成为全国第二个、四川省第一个开设性教育辅修专业的大学。“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形象大使、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到场助阵,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把性教育课上成生理卫生课,要把性的教育转变为爱的教育。”(《华西都市报》9月13日)
早在2008年12月,教育部就颁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阶段应该进行的性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而实际上,这一规定也只是始于而止于纸,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无论是学校或是家庭清一色的谈性色变,性教育一直处于“潜水”的状态,青少年大都通过“自学”来完成,然而在“自学”中付出的代价却是昂贵的。
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途径,除了网络等媒体外,极少可以接受到正规系统的性教育。青春期的他们对性充满好奇和疑问,当“我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标志性的要开启性的大门时,家庭的回答往往是“垃圾旁捡回来的”,学校老师则是闪烁其词,一句“自己看吧”就结束了课程。在我们记忆中,时尚杂志被翻到发黄,录像厅里挤满了脑袋,本该开启的大门却久久的被关闭。青少年对性的无知演变成性的泛滥,对性了解渠道的单一和扭曲化让多少患有艾滋病的青少年因此而深受其害。
然而,社会却将责任推于青少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那些评头论足最多的成年人是否会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过那段懵懂岁月的,他们见长于对晚辈指指点点,却一直羞于触及性的领域。回避问题并不等于问题就会自动消失,相反,它只会以更大的问题暴露出来。对性教育“掩耳盗铃”,受伤的不仅仅是“偷铃人”,还会影响到后来人。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此反复,问题就会如同滚动的雪球越来越大。
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而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体制上找原因。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此举,可谓“吃螃蟹”,将性教育从“潜水”变为“在线”。这是顺应当下形式的举措,将这种恶性的重复不断的链接链条懒腰斩断,与其说是在挑战民族的“集体人格”,还不如说是将民族对性的集体价值观引向正确的处理方式。从在校学生的掌声中我们不难发现,对性的难于启齿缺少的并不是求知的人而是敢于“吃螃蟹”的人。
在大学进行性方面的教育也许是亡羊补牢,但迟做总比不做好。此次对于开设性专业,其向社会发出的号召信号意义远远大于性教育本身。如果说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开设的性专业是星星之火,那么更有必要将其演变成燎原之势,我们更希望的不是大学的课堂而是小学、中学能够对性泰然处之。将性教育在大学之一独秀变为遍地开花。对昔日“潜水”的性教育说拜拜。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谭正正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