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雕像”风波平息,“皖公塑像”闪亮登场,巨额雕像不断隐现在并不富裕的大地,令广大群众目不暇接。
据《晶报》17日报道:近日,潜山县斥资约600万元,在该县东大门建立了一尊巨型“皖公”塑像,有近30米高。该县为何斥巨资兴建一座名不见经传的“皖公”塑像,政府回应:建巨像是为了打造城市名片。
“宋庆龄雕像”与慈善机构挂钩,被网友指责称,4亿“巨型雕像”项目敲响慈善机构管理警钟;人民日报评论称,巨型宋庆龄雕像拷问慈善的商业边界。那么,“皖公塑像”又质问了谁呢?
从表面来看,“皖公”塑像只为打造潜山文化名片,目标明确、动机单纯,无可厚非。
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如此说来,以塑像来体现潜山的文化也是情理之中。但疑问在于,“皖公”塑像并无法体现当地文化。
据报道,“皖公”其实是个名不见经转之人。巨像的业主单位潜山县城建局长说,潜山作为皖文化的发源地,在历史和地理环境各方面来说,都是地位显著。可话甚是有道理,可是滑稽之处也来了。有资料显示:在安徽6862万人中,能回答上安徽为何称皖,皖之源在哪里等问题的人尚不足四分之一。而且,“皖公”在历史记载很少,其姓氏也没有记载。一个既未对当地做贡献也非历史名家之人,却成了文化名片,那不是很荒谬、可笑吗?
荒唐一笑,并不能解答社会的疑惑,唯有探究其根本。潜山建有实而无名的巨像,做当地文化名片的实质——耍着国家文化建设的大旗,行“假、太、空”之积极。说来即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瞎执行;对地方强套牢。
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制定了新的文化政策,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政策一出,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文化建设,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以表达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
其实,“皖公”塑像是极不幸运的,成了当代这场“盲目执行党中央号召”战役下的个案牺牲品。历史轮回,重新审视“文化大革命”、“大跃进”的盲从,无不让人心寒。再到当今,城市文化、教育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各种文化活动充斥人们眼球,而其间有多少实在可用,不得知。
有理也好,无由也罢,抓住党中央的“文化”二字就上马,这是谨慎之下的草率。从中值得反思的是,积极服从党中央政策是可喜的,可悲的是不知如何将国家方针落实到地方。看来,我们有必要重温早已烂熟于心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再塑雕像,再造名片,再建文化,可以真实一点,这不是个人之言,更是民众之求。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何文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