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何文:“书”都没了还怎么搞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12-06-13 08:3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河南省图书馆日前被曝古籍书库不达标、专业人才缺乏,导致50万册古籍超半数损坏。6月11日该馆馆长杨扬表示,1989年投用的现馆,23年来从未进行过大修,只在2011年换过一次上水管道。杨馆长称多次申请改善古籍保护的条件,但效果不大,钱只能解决最低层次的问题。(《大河网》6月12日)
  省图书馆条件差致逾半数古籍损坏,网上反响强烈。网友认为,不能把文化建设活动搞的震天响,文化遗产却丢光光,这些古籍如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损毁,历史将记住我们犯下的罪恶。网友的评论或许偏激,但确是道出现实状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我疑惑-------书都没了还怎么搞文化建设?书,特别是古籍,是传承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这个载体的糟蹋,意味着相关文化被破坏,更是对历史的质疑甚至是泯灭。
  古籍被破坏,与文化被强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性质堪称冷笑话。一方面,省图书馆被曝古籍书库不达标、专业人才缺乏,致逾半数古籍损坏;另一方面,十七届六中全会高调出台加强文化建设的政策,各省纷纷响应党的号召搞文化。这个不冷的笑话,似乎在告诉我们:现实与理想终究是有差距的。
  当然,图书的破坏不是一蹴而就,与国家文化政策的出台也不同步。只是希望,在政策的保护下,图书能有张被保护的温床。但是,按目前这个状况,图书的保护,文化的建设,光靠政策不行,更需社会的其他组织联合起来。
  说到办事,浮现脑海的就是钱,可钱是关键吗?显然不是,钱只能用来完善书库的基础设施。比钱更重要的是,相关专业人才,以及人们对图书、文化的保护意识。这就将文化建设,落到了人才培养与文化意识增强的层面上。
  人才缺乏,是文化建设的瓶颈。河南省图书馆馆长杨扬说,国内到现在还没有学历教育层次的古籍修复专业,古籍修复多是师徒相传。他们通过老师傅手把手教授、行业内的交流培训而获得修复技能,没有学历,影响晋级升职加薪,这导致很多人愿意去学裱画而不愿学修复。
  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学校密切相关。国内尚无学历教育层次的古籍修复专业,这在拷问诸多高等学府。无可否认,相对其他热门专业而言,古籍修复专业可称冷门。但作为大学,在考虑经济效应的同时,更应该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需求性人才责任。
  或许,在文化建设的大蓝图下,古籍被破坏只是其中一个小污秽。图书的破坏,至少在给人们一个警示:文化载体都没了,还如何搞好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切莫走上“大跃进”“形式化”的搞活动轨道,而忽视最为诚挚的文化本身。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何文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何文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