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龙鱼、福临门两大主流食用油品牌宣布对部分产品提价8%,记者昨天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已于近日约谈了这些企业,这也是政府部门近年来再次因食用油价格问题召集企业约谈。对此,部分企业表示,经过此次涨价后企业仍亏损,涨价只为缓和企业高居的成本压力。(京华时报4月13日)
针对金龙鱼、福临门到底该不该提价8%,公众一片迷茫,舆论反应强烈,甚至出现了莫让食用“两桶油”变成石油“两桶油”的呼声。拿食用“两桶油”与石化“两桶油”相比,尽管可比性不强,但由此折射出的民生对此次的涨价焦虑可见一斑。而价格管理的权威部门——国家发改委主动约谈食用“两桶油”,多少让舆论有了些许安慰。
可是约谈后,约谈部门的失声,确实不怎么让人满意,更没有消弭或打消公众的疑虑。倒是食用两油企被约谈后对媒体和公众回应涨价的原因,和此前一无二样,依然是原料成本压力,激起不少新民怨。而且他们强调:即使此次价格调整,企业仍处于亏损状况,只是略为减轻亏损困境,缓和一点高居的成本压力。而且本次提价的花生油和菜籽油两个油种相加只占小包装油市场不足20%的比例,份额非常低,对小包装油的整体市场和消费者购买成本的影响非常有限,这更是招来消费者的一片骂声和嗤之以鼻。
诡异的是,食用“两桶油”在对涨价理由再三重申和解释的同时,对公众关心的约谈内容却避而不谈。而且令人费解的是,无论是2010年10月还是2011年8月的涨价,他们的理由都是国际原料成本上涨。及至此次涨价,理由仍是如此。但事实却是,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大豆,但此次涨价的却是菜籽油与花生油。这样逻辑不通的涨价理由,就颇有点像国内石化成品油涨价的借口:总是拿国际行情说事,却又总是经不起推敲。这样的回应不免让人担忧,有着巨头的身份食用“两桶油”,它们会不会如另外那著名的石油“两桶油”一样,引发一系列的连锁涨价,并且还涨得不明不白,让消费者无可奈何。
另外,客观讲,从近期及以往的物价形势看,食用油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确存在着基础原料涨价的压力。但是,究竟涨多少,传导到成品油出厂价应该上涨多少,有没有真的像涨8%这样大的幅度甚至更高,“两桶油”没有也不可能拿出更合理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不但没让公众对涨价信服,反而增加了不信任感和焦虑感。以致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就据此指出,金龙鱼与福临门的涨价,与其垄断地位有直接关系,两者在国内市场占着数一数二的份额,其中还有央企的影子。因此,它们或许也应适用于人民日报对石化“两桶油”的喊话:没有理由一“亏损”就涨价。
此种情况下,自说自话的涨价油企不可靠,对市场价格具有监督、管理的公权部门,便负有消除食用“两桶油”涨价这一疙瘩和焦虑的不二义务。因此,发改委(物价局)站出来澄清或说明情况便势在必然。
而正好,针对近期的食用油涨价风,国家发改委已经约谈了相关企业,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表示争取能够把价格控制在一个平稳合理的区间。阳光是消除疑惑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现在,对发改委来说,最紧要、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及时把约谈的方式、内容及约谈结果的视听、书面记录材料等内容公布于众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释众疑。退一步讲,即使考虑到被约谈企业的商业机密等因素,也应该把约谈的内容通过加工处理后以适当方式予于公布,用最直接的方式消弭公众的质疑。而最不济的方式,也应该由发改委相关人员站出来,对约谈后得出的食用“两桶油”涨价是否合理、为什么合理、为什么不合理予以认定。
主动约谈食用“两桶油”,是物价管理部门积极作为的表现,而公布约谈内容和结果,不仅是阳光执法、阳光政务的客观要求,更是消弭公众质疑、厘清社会物价乱象的内在需要。从长远看,这不仅有利于维护长期健康的市场秩序、促进有关市场主体(企业)长久健康发展,更是不折不扣稳定物价、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所必须。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余明辉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