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早晨,北京下起大雨,为方便到北京国际展览馆看车展的乘客,地铁15号线国展站准备了7000余件免费雨衣。但在工作人员发放雨衣时遭哄抢,随后这些雨衣以每件10元的价格被转手倒卖。24日上午10时,警察抓回五名小贩并没收了全部雨具。(4月25日《北京晨报》)
一件好事最终变成闹剧的确令人遗憾,当我们在谴责部分“小贩”的哄抢与转卖时,还应看到发放一方在工作上的疏漏。哪怕加一个简单的登记签名环节,哄抢都不会发生。部分民众的低素质的确有待提高,但是公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不是天生具备的,就是通过一点点小事培养起来的,比如从如何领取免费雨具做起。
还原此次哄抢雨具的事件,国展站工作人员在发放雨衣时没有任何流程,就是手捧雨衣然后随便让人拿。此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当然诱惑人。于是部分小贩开始哄抢,这可是不花成本的“货源”啊。抛却这些投机的小贩,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为了雨衣而拿雨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散漫而随便的发放方式造成了现场的哄抢,即使没有小贩,“免费雨具”的吸引力还是回引得发放环节的混乱。
这里不得不提广州地铁凭押金免费使用雨伞的做法,也许这样的规定才最适合咱们国情。不还伞就当买伞,还了就算免费借用。这种“免费”形式的好处是对于部分“贪小便宜”的乘客有制约作用,一旦要花钱来保证诚信,他们便会权衡一番而不会立马上前哄抢。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免费”措施往往实行起来也更加成功和长久,原因便是有“契约精神”的维系。
具体到这次国展站哄抢雨具的事件,要求现场工作人员实行“押金领雨具”显得有些苛责,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能采取简单的制约措施。例如让领伞的乘客签字确认,保证每人只领一把。设立固定的发放点,让领伞人排队有秩序的领取。另外考虑到展览时间阔度大,加之天气变化大,可以在展厅相应位置张贴“免费雨具领取通知”,以使乘客免于买小贩“转卖伞”。
投机倒卖的小贩不会消失,但是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采取措施避免“闹剧”的发生。对于发放雨具这件事本身来说,也应当做到“未雨绸缪”。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宛可欣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