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徐丹芬:对早恋“零容忍”背后是教育理念的迷失

发布时间: 2012-05-02 08:17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误学业、害他人,伤身心、易叛逆,既劳累、又伤财,会抑郁、没结果,亲者恨、仇者快。” 这是温州乐清育才中学发布的《关于对早恋的界定》公告中对于早恋危害的一段描述。不仅如此,校方还公布了7条界定早恋的标准,其中包括“男女同学单独在无人区、角落里、树底下、花丛中等偏僻处谈话”、“在操场上、通道,男女同学并肩散步等”。(《钱江晚报》4月28日)
  为了防止学生早恋,学校和家长可谓是伤透了脑筋,使出了浑身解数。前段时间,杭州一高中规定男女生平时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饭。为何学校和家长要对早恋“零容忍”?这样的规定真的禁止得了吗?对早恋“零容忍”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
  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下,学校的教育内容围绕着所谓的“考试大纲”进行,家长过分看重孩子考试成绩,而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孩子,对异性产生某种好感是很自然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过:“英俊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怀春”。禁止校园恋爱,不仅有悖科学常理,而且扼杀了青少年正常的心理需求。
  将心比心,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家长,您们在“十七岁的花季”难道没有情窦初开的故事吗?为何现在要对自己的孩子谈恋爱的做法一棍子打死呢?“早恋”一词带有明显的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当学校禁止学生恋爱时,其实已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试想,一对男女同学只是并肩散个步就被认定为早恋,是不是太过粗暴?男女同学间连散个步的权利难道都没有了吗?
  学校不仅仅是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场所,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使其在心理和生理上健康成长。试问:有哪一次,学校颁布禁令后,校园恋爱就真的销声匿迹了?因此,要想减少校园恋爱的故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给予充分自由让其权衡利弊,比单纯的禁止更值得鼓励。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某个已形成一定发展态势的事物,如早恋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宜疏不宜堵”。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做的不是颁布几条简单的校规,而是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对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孩子的心理教育,尤其要普及青春期健康知识,包括不能忽视有关的性教育。以引导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来判断,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丹芬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徐丹芬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