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夏晓燕:痴迷证书的教师给了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

发布时间: 2012-05-18 09:05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广东肇庆一名50岁中小学教师17年间倾尽积蓄,获“共和国之星”等各种证书200多个,旁人称其受骗百般劝说,他却无怨无悔,称自己在诗歌方面的研究比较深,想干一些事情。他也不否认为证书花了大价钱,但不承认买奖,称是合理支付工本费。(《广州日报》)
  “50岁、17年、200张证书”三组数字概括了“证书迷”杜伟新的半辈子,“自命清高、迂腐顽固、孔乙己”三个词语是网友对他的总体评价。的确,年过半百的人竟然沉迷于获得证书的快感,使得自己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实在愚昧不堪,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其中有一些证书明摆就是骗子卖给他的,但他却美其名曰为国家做贡献,令人哭笑不得。杜伟新这位“证书等身”的教师被无数网友唾骂着、耻笑着、鞭挞着,然而细细想来,我们在用犀利语言抨击他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扇自己的耳光?扪心自问,现代社会有多少学者、老师、学生其实都是“缩水”的杜伟新,他们也在为取得各种证书努力奋斗,不仅杜伟新是证书的痴儿,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证书的“奴隶”呢?
  证书是由机关﹑学校﹑团体等发的证明资格或权力的文件,说到底证书充其量只能证明获得者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能力或有所涉猎。然而现在很多知识分子却沉溺于用各种证书粉饰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求利用证书的厚度谋取更好的职业或者薪酬,却忽视了这些证书是否有意义,是否真正需要,是否有质量。就如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人在校期间不断地,盲目并从众地参加各种考试,甚至不惜连考几次,只求取得更多证书,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得他们不能埋下头好好学习,深刻钻研所学之物,浪费了时间、金钱不说,到头来除了证书什么也没有得到。浮躁、浮夸之风把学术的价值忽视了,证书的价值也被践踏了。然而即使是贬值的“证书”也没有停下追逐者的脚步,但拿到了某些证书真的并不等于拿到了“就业通行证”,证书也并非“多多益善”。
  如今,证书作为荣誉和头衔是社会上人们用来证明自己的一种常见方式。现代版“孔乙己”杜伟新只是作为一个“证书狂”的典型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借此重新反思、反省自己。在一个“被证书”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持独立性和清醒的头脑,考证无疑要花费大量精力,确保学有所成、学有所得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每一本证书都必须有其固有质量和深度,社会需要的正是用证书表现自己的“拥证人”,而不是用证书装裱自己名不副实的“持证人”,切莫被证书的厚度冲昏了头脑,蒙蔽了双目。
  稿源:荆楚网
  作者:夏晓燕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夏晓燕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