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晚,两名外籍男子在和义大道随地乱扔瓜子壳。路人上前劝阻,却听到:“没事,这是中国,你看谁都是这样的!”此番话语。此消息一经网友转发,立即引来四方热议。(6月2日《扬子晚报》)
事件一经报道,这两位外籍男子便引来了大众的口诛笔伐,被冠以“素质低下”的名号,而其“在中国谁都是这样”的话语再次激起众人敏感的神经。此前,斯诺克名将奥沙利文在中国公开赛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席言论就引起了大众的不满,此次事件则更像是一个“翻版”。如此短的时间内,两起类似事件都引来关注。笔者以为,大众在声讨这些不当言行时,更应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两名外籍男子的言行一经传播引来的无外乎是一片讨伐之声。然为何平日里国人有类似的举动却被认为是“正常”和“见怪不怪”?毫无疑问,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在大众眼中,外籍人士即是“高素质”的象征,而对于国人行为的评判标准则在潜意识里自动降级。大众会不自觉地忽略这种“双重标准”,每每发生类似事件便站在道德制高点予以批判,却从未进行客观的认识。不仅这样的事件刺痛了大众敏感的神经,大众的行为亦刺痛了笔者的心。类如此般的“双重标准”何尝不是国人的悲哀。
早在2011年初,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即在美国时代广场播出。在那样一个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介绍中国科技、文化、艺术众领域的形象片中,中国人被认为是“努力”、“勤奋”、“优雅”的代名词。而中国则成了众多外籍朋友眼中的理想去处,很多人表示“有机会想去这个“礼仪之邦”看一看。也有留学生表示片中大多是时尚名人,希望可以见到更多百姓的影子。是啊,倘若那些向往中国的外籍友人碰见此般新闻中的事件,他们还会像当初那样向往中国吗?这前后的巨大落差会让他们失望吗?中国在宣传片中的美好形象会随着此类事件毁于一旦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人担忧。
人终归是人,无关乎国籍、肤色,本质都一样。人的素质高低也不会因为人种、国籍等因素而改变,真正影响人的无外乎是环境。正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新闻中两位外籍男子的语言给大众以警示:很大层面上,正是因为大环境的不堪,才会使他们毫无顾忌的做出那样的行为。试问倘若把地点换成美国的公园,他们还敢这样吗?在那样一个强调修养、道德的环境下,此般行为必然遭到强烈的谴责,而这样的后果是他们料想到的,便不得不遵守规定。
与其投入大笔资金在时代广场播放宣传片,莫不如把精力用在实处。如何切实的进行思想道德匡扶,让国人都能够自觉遵守应有的道德行为准则,这才是政府应重视的方面。而大众在对他人言行“口诛笔伐”的同时,更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好好反省一番。《论语》中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大众还应谨记这样的教训。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子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