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9时,武昌区洪山侧路茶港公交车站附近,一小伙试用期间怕迟到跳公交车窗摔成重伤,目前在重症监护病房急救。
小伙究竟为什么跳车?答案令人心酸。据其父称,儿子今年22岁,6月份毕业后一直留在武汉,一周前刚刚才找到工作,上班地点就是茶港站附近。“他正处于试用期,跳车地方离他单位很近,他很珍惜这份工作,怕迟到所以才跳车。”在这里,我们暂不考虑司机董师傅“到站不开车门”的行为是否正当以及司机对小米的救治是否及时,我们只是为小米的行径感到心痛和悲伤,为了不迟到不被炒鱿鱼,小米义无反顾从两米多高的窗台跳了下来,哪怕是头破血流。
不可否认,小米事件是个个例,但也反映出如今“宽进严出”教育体制下,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压力有多大。也许有人会为小米跳车的行径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当我们真正体会到这些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十余载毕业后还要继续靠家里的资助生活时,就不难理解小米对这份工作的珍惜程度有多高,足见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压力大可见一斑。
当然,各个学历层次的大学生身负的就业压力大小也不一样。在一般的社会认识中,学历越高越有就业竞争力,学历越高就业压力应该越小。可实际却恰恰相反:处于学历“金字塔”中上层的硕士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其主要原因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而盲目跟风考研,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另一方面某些大学生的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的心态也加大了就业压力感。
为此,笔者认为除了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之外,政府还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特别是拓展大学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就业空间;继续开展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和社区专职工作者;继续选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毕业生的规模;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同时,将进一步完善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只有这样类似“小米跳车怕迟到”的悲剧才不会上演。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