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杨颖:“挂羊头卖狗肉”食品安全几时休

发布时间: 2013-05-09 15:32:15  来源: 荆楚网  作者:杨颖  进入电子报

  近期,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共侦破各类食品犯罪案件20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76名,捣毁“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黑市场”1721个,摧毁跨省区市的犯罪网络325个。其中,集中侦破各类注水肉、假牛羊肉、病死肉、有毒有害肉制品犯罪大要案件38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04名,现场查扣各类假劣肉制品2万余吨。(新京报)
  中国人素以会吃、好吃著称,舌尖上的中国一度成为国人的骄傲,然而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屡屡撞击眼球,让人们不仅慨叹:如此美食背后还有多少是我们不知道的?这些人不可食、不能食的东西,怎么就被送到餐桌上了呢?
  笔者认为,还是利字当头。从新近发生的几起问题农副产品案件不难看出,涉案人“造假”“藏毒”的手段并不“高明”,监管并不缺乏检验手段。只要有关部门稍稍上点心,查一下肉联厂原材料的检疫证明、辨识几家餐馆牛羊肉的真伪、抽检几次市场上蔬菜的农药残余,就足以让这些问题食品无处遁形。但可悲的是,这些问题往往是形成规模、已经造成影响后才被发现。也正是这种“低水平”的造假横行和“马后炮”式监管责任,才变成餐桌上的梦魇,让公众陷入“无处下箸”的焦虑。
  更为可笑的是,在“病死猪”的福建,出口猪肉质量问题鲜有耳闻;种植“毒药姜”的山东农户,从不给“外销生姜”多用农药。如此“内外有别”,并非这些经销商、种植户崇洋媚外、戴“有色眼镜”,而是严格的外贸出口检疫制度让这些不良商贩不敢胡作非为。反观国内食品市场,目前实行的是主动送检制度,抽检概率低、造假风险小,暴利诱惑之下,不法商贩“另辟蹊径”便不足为奇了。
  为此,笔者认为,出口、内销检测标准不一、监管力度不均、法治不严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根本。食品安全治理必须要回到运用重典的轨道上来,“一阵风”式的检查整顿,“治标不治本”,难以根治食品安全问题,更不足以震慑不良商贩。在这方面,笔者也希望,国家监管部门要多借鉴日本等国外先进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办法,去其槽粕取其精华的同事还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食品相关检测标准,不要在检验标准上“五十年不变”,如此才能把住“毒从口入”关。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颖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