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新疆玛纳斯的张先生背着两大包钱,到乌鲁木齐市一家售楼中心买房,其中15万元的首付款中有8万元是零钱。工作人员称点清15万元整整数了3个小时。张先生介绍他们是农场开小商店的,存了4年钱,还借了7万元,凑够了给儿子付首付的钱。(11月30日人民网)
伴随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养老”相伴的“啃老”成了新热词。根据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从最初的“啃吃啃穿”升级为“啃房啃车”,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不仅要分担成年子女的生活成本,透支养老金帮助孩子们买房、购车,甚至连孙辈的奶粉钱、教育费都要管。“养儿防老”的中国式传统家庭价值观被前所未有地颠覆成“养儿啃老”。
社会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独生子女逐渐成年,“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严峻的现实是,众多子女不仅不能赡养老人,而且还在坐吃老人们微薄的养老金。
客观看,除了极少数家境优越或好逸恶劳、不思上进的“啃老族”外,大多数人的啃老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成本急剧攀升,上涨的房价、物价给不少年轻人造成生活压力,只能向父母伸手。另一方面,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是导致啃老的重要原因。我国劳动力资源已经呈相对饱和趋势,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比例失衡,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先在家“啃”父母。
此外,啃老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养老模式有关。我国长期以来以家庭养老为主,沿袭着“反哺”式养老传统,父母与子女很难像西方国家那样分得清清楚楚。尤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些都让“被啃”的父母和啃老的子女觉得啃老理所当然。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421”的家庭结构使子女无暇顾及对老人的照顾,一些老人反而希望“被啃”,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与子女共同承担生活压力。
啃老是现阶段我国转型时期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缓解啃老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协作,需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立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的联动机制。
“襁褓青年”的独立,除了依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也应为其创造适合的工作机会。与其让父母养活“啃老族”,不如给他们工作岗位,让他们成为有能力养活父母的“养老族”。
来源:荆楚网
作者:安文智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