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儿子似乎在幼儿园受了委屈,为了“搜集证据”,孩子妈妈买了一支录音笔,放在孩子口袋里让他天天带去幼儿班。这个幼儿园的园长说:自己从教20多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而此事被发到网上后,不少网友感慨:难道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也要上演“谍战剧”了吗?(钱江晚报12月12日)
据报道,该家长发现孩子身上有瘀青,且越来越不愿去幼儿园,自己去幼儿园询问又未果,为弄清情况只好动用“录音笔”帮忙,而后更从录音笔中听出了有小孩哭声和拍打声,这就更加难免让人对幼儿园产生疑窦,虽然仅凭录音无法证实孩子在幼儿园曾遭受不公正对待。
近年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事件屡屡发生。3岁女童的下体被老师放置芸豆,7岁男童被逼接受紫外线“消毒”的惩罚,还有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而被老师用电熨斗烫伤……幼师的毒手频繁地伸向了幼小的孩子们,不禁让我们汗颜。想必家长此番用录音笔“取证”也是被这些虐童事件吓怕了。
笔者认为,这事件的背后凸显的是沟通、信任与体制等问题。
作为教师首先要反思,是否由行为、语言、表情、态度等造成了家长的不信任。如果是,一定应及时地调整并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消除误解。在教育一个孩子时,有多少事是只有家长能做而老师无法做到的,还有多少事是只有老师能做而家长很难做到的,因此多些信任,多些合作,多些沟通,才能真正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对老师而言,信任是家长能给的最好的礼物,也是老师最需要的礼物。
“入园难,难于上青天”,这叫喊声早已传遍大地。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不能纳入国家财政统筹,政策上也没有优惠,经费投入少之又少,幼教从业人员及幼教人才严重不足,致使幼儿教育需求大、供给少、收费贵。随着市场利益的驱使,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在逐步淡化,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公立幼儿园转为民办的趋势。当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视,各级政府将幼儿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社会力量和市场之时,不少不良机构便趁机办起了幼儿园来。他们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敛财,随便招聘一些人来就能当教师,根本不顾幼儿的安全、饮食、起居,“虐童事件”的发生必然在所难免。
学前教育整体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且失衡,使得目前“学前教育”奇货可居,逐渐被推向市场,而用“市场化”幼儿园来应对民众公共教育服务刚需,必然弊端丛生,儿童则成了市场供需矛盾中的最大的“牺牲品”。
来源:荆楚网
作者:蔡玉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