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网上消息引起笔者关注:沿海某省份的厅局级负责人因不堪会议过多,让人略加统计,得出的数据竟然是1068个,也就是说这位官员平均每天要开三个会。(新华网)
一年千会,如此高的频率和强度,大约是中国基层官场政治生态的一个真实写照。过去早有诸如“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几个中国人聚集,那一定是在开会”之类的民间调侃和黑色幽默,现在看来,逢事必开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已经到了令当事人都不堪承受的境地了,我们是否到了应当警醒的地步?
动辄开会,反映的是我们工作方式的僵化单一。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习惯于将开会当成我们布置工作的唯一手段。不把各部门的头头脑脑召集到一起开个会,似乎工作就没办法布置,精神就没办法传达;领导不在会上讲两句、作指示,似乎就不能引起下级的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开会综合症”高烧不退的背后,凸显的正是我们工作方式方法上的“本领恐慌”,难道我们除了开会,就再找不出其他什么好的法子了吗?
动辄开会,说明了我们工作作风的刻板浮华。与深入基层直面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相比,开会自然要来的简单直接。可以绕开不想直面的矛盾问题,可以回避不想解决深水雷区,没有媒体公众层层追问的尴尬,也没有弱势群体殷殷期盼的负累。坐在主席台上,享受的依然是“唯我独尊”、“万众来朝”官本位的优越感,这恐怕也是很多领导干部之所以习惯于“会议办公”、“会议工作法”的重要原因。以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已经成为时下不少地方习以为常的工作作风。结果是会开了,内容全在笔记本上;文件发了,要求还在资料袋里;领导讲了,精神没出会议室门。
习总书记去年在中央党校做的《关键在于落实》的主旨讲话中,引用了一副对联:“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谁来落实”,一语点中了“开会迷”问题的死穴。会议作为一种传达通报、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推动工作,但是真正将政策方针去落到实处,仅仅靠会议手段肯定是单薄的,也是空泛的,要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要脚印农家,身入基层,同群众面对面,与百姓打成一片。
干部一年千会,绝非我们事业之福音。车轮滚滚、频繁赶场、疲于奔命,劳民伤财不说,浪费的都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机,虚度的都是为民办事的宝贵青春。要想走出会议怪圈,唯有更新我们的工作理念,改变我们的工作方法,力行开短会、讲短话、做实事,真正将中央的八项规定落到实处。
来源:荆楚网
作者:屈雷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