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游泳溺亡,好心的同学用其手机通知家属,结果却是被怀疑为骗子,电话被拒接了56次。这不是周星驰新导演的什么整蛊喜剧,而就是最近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演的真实一幕。(7月2日 武汉晚报)
报道说,目睹这一惨剧的好心同学小肖,用死者的手机,分别打给了死者的父亲、堂哥、表哥、表姐等多位亲属,可无一例外的是,小肖通报的情况都被认为是骗子骗人,从死者出事到次日上午,前后56个报信电话都被死者池某的家人亲属硬生生的给拒绝掉了。
真真切切的报信电话被拒接56次,池某一家的疑心和戒备未免有些过头。稍有经验和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仅仅是行骗或是骚扰电话,谁会有那个耐性跟你玩56次?!何况池某一家也不是通常骗子心目中那种值得反复争取的“大鱼”。一个两个电话打来,可能是打错了或者是行骗者的有意试探,假如同一号码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拨打多次,十有八九还真是确实有事儿。不然当下大多数国人耐性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一般的正常人,有谁会无聊痴狂到这种地步呢?
可惜的是,死者池某的家人没有这样想。他们在接到报信电话多次后,都一致认为是行骗电话最后不予理睬。我们注意到,报道中谈及,报信的同学为了让池某家人相信,还说出了池某的籍贯、出生年月、就读学校等等很多可供参考辅助判断的私人详细信息。但这固执的一家人仍然没有获得足够的信任,池某一家心理戒备之森严,疑心之沉重,着实让人扼腕叹息。
其实,疑心深重池某一家不过是当下社会信任感降低,诚信缺失的一个极端例子。大家想想我们自己,曾几何时,街边乞讨的流浪者,我们也曾因为怀疑他们是假行乞,靠同情心骗钱而不予理睬;曾几何时,路边车祸躺在血泊中的伤者,我们也因为忌惮被赖上麻烦而冷漠旁观;曾几何时,我们也会因为怀疑对方身份而将社区热心的志愿者挡在防盗门外,拒不开门。国人之间的人际信任度正在逐年降低,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和隔阂正在日渐扩大。
社会个体之间的彼此信任需要了解,需要沟通。社会群体之间的彼此信任除了了解和沟通之外,恐怕还有更深层面的氛围营造和体系构建问题。价值观念的过度物质化,失信追责体系的不完善,背信弃义犯错成本的低廉等等都是导致社会诚信指数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还不能从56个拒接电话中认真反思,我们的诚信沙漠只会持续的蔓延恶化,人与人的猜忌和隔膜将如蚕茧般吞噬我们内心中那一点点人间温情。
稿源:荆楚网
作者:屈雷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