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石磊:删除鲁迅为什么引起争议

发布时间: 2013-09-05 11:25:28  来源: 荆楚网  作者:石磊  进入电子报

  近日有媒体爆料,今年5月出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风筝》消失了,意味着人教版教材彻底没有了鲁迅作品。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教材的文章替换只是根据教学难度进行的技术层面的调整,网上的稿件失实。目前人教版初中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里,依旧有鲁迅的6篇文章,所占比例仍是国内作家最多的。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鲁迅、教材,各种关于鲁迅作品不该删离中小学教材的文字便涌入我们的视线。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不能删?网友的热议到底为呼唤怎样的精神?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鲁迅是什么?对于学生时代的我们,也许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慷慨而歌,也或许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道德追求,但更多的是“文章在对比中交织成深沉的叙事点,使得文章含蕴极深感人极强”这类的阅读理解。我们并不十分喜欢鲁迅,恰不是读不懂,而是没好好读,不能好好读。
  教育的窠臼范式和答案的苍白空洞让经典离我们太远,让规范离我们太近。作为语文教材,特别是一本基础语文教材,其最主要的功能本应是识字、运用和审美。然而,在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语文课逐渐变成了意识形态的附属品、功利考试的工具品,变成了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另一堂思想政治课。其中将鲁迅的作品生硬地曲解和革命化,就是失败的例子。
  鲁迅不是用来考试的,而是正衣冠、照镜子的。鲁迅被誉为民族的脊梁,他的文字是“投枪和匕首”,而非赞歌、脂粉与麻药;是照亮社会雾霾的探照灯。这才是我们需要鲁迅的理由。但也正如陈丹青先生说,“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鲁迅被应试铲除了,考试要求的规范、工整让学生们沉默、归顺。鲁迅的精神被技术铲除了,技术哲学的效率至上让深度和批判成了浮云和神马,令人拍案叫绝的杂文不再,让人百无聊赖的小说不绝。呜呼!
  我们说鲁迅是民族的脊梁,却怕他文字的尖刻、怵他表达的直白、惧他含义的隽永,以至于讳疾忌医般的以“时代隔膜”为借口一删了之。实在是悲哀。鲁迅先生的好,好在提示我们直视现实的惨淡,提醒我们挑起知耻后勇的胆子。我们不能把鲁迅作为一种图腾来膜拜,把他竖之庙堂而不管,减少篇幅来让路。我们应该把他请下来,做我们的老师和指导者。就拿被删离的《风筝》来说,文章表达的“保护孩子的天性”正是我们对义务教育的希望,不是吗?
  网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鲁迅滚蛋了,他笔下的人物欢呼雀跃》,文章说道,“这个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让我们彻底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让人们在开心笑声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这真是可怕。作为白话先师的鲁迅,他的文章虽然被删了,但精神绝对不能被抛弃。
  稿源:荆楚网
  作者:石磊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石磊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