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吃空饷’涉及范围广、触动利益多、处理难度大,确实存在久治不愈的现象。”周口市政府一位官员透露,早在2005年,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周口市上下都在开展这项工作。截至8月20日,全市已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5731人。按照每年每人平均工资两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公共财政开支已超过1亿元。(9月11日 新华网)
吃空饷,也叫吃空额。指不上班但是可以领工资,比如一些官宦子弟在某单位有职位,但是从来没去上过班,工资照领。另外如一些单位领导,把只有30人的单位的工资总量上报为35人的,多出来的5人的工资就是空饷。吃空饷现象的存在不但极大地浪费了财政资金,更打击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长期任凭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社会公平、公正。
笔者认为,吃空饷现象的长期存在,折射出了我国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不透明,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等问题。在治理吃空饷这个问题上,一方面要加强领导,明确各级“一把手”是治理“吃空饷”的第一责任人,工作人员出现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单位一把手要及时上报。另一方面要认真清理,建立跨部门的人事信息通报、监督机制,对生老病死、迁移外出状况,需要公安、民政、财政、人事等各部门密切合作。在清理过程中,无论单位的自查自报或者督查组的督查结果,都要做到公开透明,便于本行业内了解情况的群众监督举报。同时,在清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于一些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在编不在岗人员采取较为人性化的处理方式。
治理“吃空饷”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只要有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通过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编制等部门的密切协作,吃空饷的问题会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党群干群关系会进一步密切,进而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强音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