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昨天公布了“2013年11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数据预示12月可能突击花钱24933亿元,占全年支出比例有望超去年。对比来看,2012年12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仅20816亿元,大幅增加的数字或许预示着年底突击花钱一幕将再现。(12月12日《京华时报》)
年关将至,政府年末突击花钱的问题又再一次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它像是多年的老风湿,年复一年的发作。每到岁末年初,全国财政部门这个时候面临的一件“大事”就凸现出来:突击花钱。突击花钱指的是政府部门在岁末一段较集中的时间内,把预算内的钱集中花出去,每年岁末,各级政府是否“突击花了钱”,都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岁末政府多花钱,几成惯例。 当老百姓在为手里无钱而发愁时,政府却在为巨额财政资金的无处花费而发愁。近两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集中花钱”现象更加严重。一些单位到了年末,面临着“花钱的烦恼”,千方百计找票冲账。在为花钱而花钱的目的下,“天价采购”、最低限价等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怪。其他诸如少支多报,滥发福利等各种腐败行为,也相生相伴。所以,必须警惕年底突击花钱的“集体腐败”。
为什么会产生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呢? 笔者认为,首先,这是我国预算制度的不合理导致的。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中国一直实行传统的“基数预算”。在这种模式下,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拨款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数额,并且结余全部上缴。节约不仅没好处,而且还吃亏。这是最大的问题。其次,在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思路下,政府大多宁可花钱也不愿意省钱——花掉的钱可以转化为光鲜的GDP和显赫的政绩,而省下来的钱,除了上缴没有别的用处。因此,对于各政府部门,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突击花完,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再次,一些单位为了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虚报预算支出的现象时有存在。正是政府预算的粗放式管理,为突击花钱提供了资金来源。最后,我国目前在预算的监督上也存在问题。也就是说在哪些钱该用、哪些钱不该用等问题上,没有一个特别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钱是不该花的,但一些行政机关在年底突击的时候也会花出去,这说明整个财政预算经费的监督还不完善、不够有力。而政府的预算、决算等不够透明,公众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
怎样解决这种年底突击花钱的“集体腐败”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透明度。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预算。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外,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预算、决算都要依法向社会公开。其次,改变传统的基数预算模式,改为按部门职能和支出需要核定和拨款,从而避免为争基数而年底突击花钱。把按收入决定支出的财政管理体制,改为按履行职责决定支出的财政管理体制,来促进政府转变职能,节约财政开支。科学、准确预计财政收入来源和支出安排。再次,转变以往将GDP作为官员考核的唯一指标。让年终剩余的预算用在民生上面,而不是花在年底突击花钱上。如果突去花钱是为了解决民生,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老百姓是不会有意见的。问题在于,一些政府部门年底突击花钱,绝大多数都是花在为机关工作人员发放资金、福利,增加所谓的公务费等方面。因此可以考虑将民生也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方面。最后,要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要加大对政府采购计划、信息发布、采购进口产品和采购方式变更以及合同备案等重点环节的监控力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审计部门的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必须警惕年底突击花钱的“集体腐败”,年底突击花钱不是简单的独立问题,是同财政预算制度等一系列紧密相关的问题,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透明度,将各级政府的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范围,以公开促规范、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杜绝三公消费走高、年底突击乱花钱等问题,让百姓的钱花到百姓身上。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强磊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